|
淚二首 / 作者:楊億 |
寒風易水已成悲,亡國何人見黍離。
枉是荊王疑美璞,更令楊子怨多歧。
胡笳暮應三撾鼓,楚舞春臨百子池。
未抵索居愁翠被。
圓荷清曉露淋漓。
|
|
淚二首解釋: 《淚二首》是宋代詩人楊億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淚二首
寒風易水已成悲,
亡國何人見黍離。
枉是荊王疑美璞,
更令楊子怨多歧。
胡笳暮應三撾鼓,
楚舞春臨百子池。
未抵索居愁翠被,
圓荷清曉露淋漓。
中文譯文:
寒風吹過易水,已經成為悲傷的旋律,
亡國之痛,有誰能夠理解?
荊王疑惑美玉是否真實,
更使楊子感到痛苦和紛亂。
胡笳聲在黃昏中響起,三撾鼓聲回蕩,
楚舞迎接春天來到百子池。
未能抵達理想的歸宿,愁緒被翠色的被子所覆蓋,
圓荷在清晨的露水中閃耀。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表達了詩人楊億對亡國之痛和個人遭遇的痛苦感受。他以易水為背景,寓意著國家的沉淪和逝去,寒風則象征著悲傷的氣氛。詩中提到的荊王和楊子,分別指的是楚懷王和楊玉環,他們都是歷史上的重要人物,但他們的美好與悲劇也成為了楊億心中的痛楚和紛亂。
詩中的胡笳和楚舞則通過音樂與舞蹈形式,表達了對逝去的國家和美好時光的懷念與追思。胡笳暮鳴,暗示著黃昏和沉寂的氛圍,而三撾鼓的聲音回蕩,映襯出動蕩的時代背景。楚舞迎春,寄托了詩人對新生和希望的渴望。
最后兩句描述了詩人未能達到理想歸宿的愁緒,他的心情如同被翠色的被子所覆蓋,圓荷清晨的露水則象征著詩人內心的淚水。
整首詩詞以悲涼的氣氛和細膩的描寫展現了楊億對亡國之痛和個人遭遇的真摯感受,同時也抒發了對美好時光和理想歸宿的向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