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太丞仲宣歸華山 / 作者:楊億 |
早年通籍蒼龍闕,近日移家仙掌峰。
方朔上書殊未報,平津開閣杳難逢。
騷人章句多懷古,陶令田園且養慵。
近郭離筵黃葉滿,舊山歸路白云重。
洪崖餌術修丹竈,叔夜援琴對酒鐘。
應待輭輪徵入覲,受釐前席始從容。
|
|
劉太丞仲宣歸華山解釋: 《劉太丞仲宣歸華山》是宋代詩人楊億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早年通籍蒼龍闕,
近日移家仙掌峰。
方朔上書殊未報,
平津開閣杳難逢。
騷人章句多懷古,
陶令田園且養慵。
近郭離筵黃葉滿,
舊山歸路白云重。
洪崖餌術修丹竈,
叔夜援琴對酒鐘。
應待輭輪徵入覲,
受釐前席始從容。
詩意:
該詩描述了劉太丞仲宣的歸途。劉太丞是古代官職名,仲宣則是該官職的人名,他歸途中經過了華山。詩中描繪了詩人早年在朝廷中任職,但近日卻搬遷到華山仙掌峰居住。方朔是一個飽受贊譽的文學家,他的上書并未得到回應,而平津開閣的機會也難得遇到。詩人懷念過去的文人雅士,他們熱衷于懷古之情,而陶令則是指陶淵明,他在鄉村過著悠閑的生活。歸途中,詩人看到了郊外的枯黃落葉,回到了曾經的故山,但白云卻籠罩著重重迷茫。詩人提到洪崖和修丹竈,暗指修煉仙術的道士。夜晚,叔夜(音譯)演奏琴曲,對著酒鐘吟唱。最后,詩人表達了自己期待被徵召入朝,受到皇帝的召見,然后在前席上從容自若。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描述劉太丞仲宣的歸途,折射出詩人對現實生活的思考和對理想境界的向往。詩中運用了大量的意象和隱喻,展現了作者的詩性和禪意。詩詞的結構嚴謹,每一句都凝練而有力,通過對比和轉折,展示了詩人內心的矛盾和追求。詩中的華山、方朔、陶令等形象都具有象征意義,體現了作者對自然和文化的關注。整首詩以樸實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對理想生活的追求,同時也反映了宋代士人對政治和社會變遷的思考。這首詩詞既有自然山水之美,又有人文情懷之寄托,給人以深深的思考和感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