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麗水甄殿丞移疾請告 / 作者:楊億 |
數日不逢黃叔度,胸中鄙吝一時生。
如何民瘼偏能療,卻是詩魔未得平。
夏景清和妨命駕,玄臺寂寞阻飛觥。
欲親高論無由得,須作文殊問疾行。
|
|
麗水甄殿丞移疾請告解釋: 《麗水甄殿丞移疾請告》是宋代楊億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數日不逢黃叔度,
胸中鄙吝一時生。
如何民瘼偏能療,
卻是詩魔未得平。
夏景清和妨命駕,
玄臺寂寞阻飛觥。
欲親高論無由得,
須作文殊問疾行。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甄殿丞楊億因患病而請求告假的情景。楊億數日未能見到黃叔度,使得他內心產生了一時的懷疑和不滿。他感到自己雖然能夠治愈民間的疾苦,但卻無法平抑內心的詩文之魔。夏天的景色明亮和諧,卻阻礙了他行駛御駕的命令,而玄臺的寂寞也攔住了他舉杯暢飲的機會。他渴望與黃叔度親近,一同討論高深的文學之道,但卻無從得知,只能以寫作來尋求安慰。
賞析:
這首詩詞以楊億自身的身份和情感為出發點,通過描繪他內心的矛盾和困擾,展現了文人士子在宋代社會中的處境和心態。詩中的黃叔度是楊億的友人,但由于某些原因,他們數日未能相見,這種隔閡使得楊億的胸中產生了鄙夷和吝嗇之情。楊億自認為能夠治愈民間的疾苦,但卻無法擺脫自己內心深處的文學之魔,這表明他對于文學創作的欲望和追求無法得到滿足。夏天的景色宜人,但卻阻礙了他行駛御駕的命令,這暗示了他無法順利履行自己的職責和使命。玄臺的寂寞和飛觥的阻礙,更進一步凸顯了他孤立無援的狀態。最后,他希望能夠與黃叔度親近,一同探討文學藝術,但卻無從得知,只能以寫作來宣泄內心的痛苦和追求精神的滿足。
整首詩運用了對比和象征的手法,通過對個人情感和社會現實的反思,展現了楊億作為一位士人的內心世界。詩中融入了對詩文創作的思考,以及對社交、人際關系和文學追求的思索,體現了宋代士人的文化背景和內心困境。整體上,這首詩詞以楊億的個人經歷為切入點,通過表達個人情感和思考,展示了一個文人士子在特定時期背景下的心靈風貌,具有一定的時代意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