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表弟章廷憑得象知邵武軍歸化縣 / 作者:楊億 |
幾年索米住京師,新得東堂桂一枝。
宰邑弦歌循吏政,還鄉雞黍故人期,于公陰德知終大,萬石家風喜不衰。
毛義動容初捧檄,太邱積德舊刊碑。
甘棠二紀民猶愛,苦蘗三年吏不欺。
桑梓經過身晝錦,庭闈扶侍鬢垂絲。
元方惠化傳遒鐸,令伯歡心獻壽戶。
邦境中分同魯衛,政聲相應似塤箎。
嘗思竹馬游從日,又見風鵬奮擊時。
執手勉君勤素業,歸來更直鳳皇池。
|
|
表弟章廷憑得象知邵武軍歸化縣解釋: 《表弟章廷憑得象知邵武軍歸化縣》是一首宋代的詩詞,作者是楊億。下面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幾年索米住京師,
新得東堂桂一枝。
宰邑弦歌循吏政,
還鄉雞黍故人期。
于公陰德知終大,
萬石家風喜不衰。
毛義動容初捧檄,
太邱積德舊刊碑。
甘棠二紀民猶愛,
苦蘗三年吏不欺。
桑梓經過身晝錦,
庭闈扶侍鬢垂絲。
元方惠化傳遒鐸,
令伯歡心獻壽戶。
邦境中分同魯衛,
政聲相應似塤箎。
嘗思竹馬游從日,
又見風鵬奮擊時。
執手勉君勤素業,
歸來更直鳳皇池。
詩意:
這首詩詞描述了楊億的表弟章廷憑在邵武軍歸化縣任職的情景。詩人楊億幾年來在京師過著清貧的生活,但最近他獲得了東堂桂一枝這樣的榮耀。章廷憑作為宰邑的官員,以其公正廉潔的執政方式受到贊譽,他的歸鄉也受到了鄉親們的期待和喜愛。
詩中提到了章廷憑的品德高尚和為民眾謀福利的行為。他的善行被人們所知,家族的聲望也因此而不衰。詩人楊億感動得捧著文書,表達了對表弟的贊美之情。太邱是指太邱山,那里有一塊刻有章廷憑功德的碑石。
詩中還提到了甘棠和苦蘗,這兩種樹在民眾中仍然受到喜愛,說明章廷憑在任職期間得到了民眾的支持。詩人楊億自稱是章廷憑的同鄉,他回憶起童年時與表弟一起游玩的日子,同時也看到了他取得的成就。
最后,詩人鼓勵章廷憑堅持勤奮努力,回到家鄉后更加努力地為人民服務。他希望章廷憑能在政績上有更大的成就,就像鳳皇池中的鳳凰一樣。
賞析:
這首詩詞以兒時的友情為起點,通過描繪表弟章廷憑在歸化縣的政績和品德,表達了對他的敬佩和祝愿。詩中展現了宋代士人的家族觀念和忠誠精神,同時也展示了當時社會對廉潔官員的期待和贊賞。
詩中運用了自然景物的比喻,如將章廷憑比作桂樹,寓意他在政務中的卓越表現。詩人通過表達自己對表弟的贊美之情,展現了家族之間的親情和彼此之間的鼓勵與支持。
整首詩詞以真摯的情感和優美的詞藻描繪了表弟章廷憑的品德和政績,展現了作者對他的敬仰和祝愿。這首詩詞在宋代文人的作品中具有典型的風格,強調家族的聲望和忠誠精神,同時也表達了對廉潔官員的贊美和對社會公正的期待。
另外,詩中運用了自然景物和寓言的手法,使詩詞更加生動有趣。通過比喻甘棠和苦蘗,詩人表達了章廷憑在民眾中的受歡迎程度和他的為政之道。而回憶童年時的游玩,以及對章廷憑未來的期許,更增添了情感的溫暖和鼓勵的力量。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通過對表弟章廷憑的贊美和祝福,展現了家族之間的情感聯系和對廉潔官員的推崇。同時,詩人也呼吁章廷憑在回鄉后繼續努力為民眾服務,為社會作出更大的貢獻。這首詩詞既是對表弟的贊美,也是對社會正義和公正行政的期許,具有一定的時代特色和價值意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