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又以建茶代宣筆別書一絕 / 作者:楊億 |
青管演綸都已竭,文揪爭道恨非高。
輒將北苑先春茗,聊代山中墮月毫。
|
|
又以建茶代宣筆別書一絕解釋: 《又以建茶代宣筆別書一絕》是宋代詩人楊億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青管演綸都已竭,
文揪爭道恨非高。
輒將北苑先春茗,
聊代山中墮月毫。
詩意:
這首詩詞描述了楊億用建茶代替宣紙,以茶代筆寫下的離別書信。詩人表達了對傳統文人雅道的擔憂和對現實境遇的無奈之情。他表示文人已經無法繼續以文學藝術作為表達方式,因為紙張和筆墨資源已經枯竭,而且在當時,文化地位的爭奪和攀比已經超過了追求真正高尚的文化藝術。詩人把北苑的早春茗茶作為替代品,用茶代替墨,表達了他對現實的妥協,并試圖用茶的香氣和滋味來替代山中月夜下書寫的詩文的情趣。
賞析:
該詩以對比的手法,將傳統文人雅道與現實境遇進行對照。詩中的青管演綸(指書寫用的紙和筆)已經枯竭,表明文人無法再以傳統的方式表達自己。文揪爭道恨非高,指出當時文化界的競爭已經變得功利和浮華,遠離了文學藝術的真正追求。詩人選擇用茶代替墨,將北苑的春茗作為代替,表達了他對現實的妥協。茶的香氣和滋味成為他的新的表達方式,盡管不能與山中書寫的詩文相提并論,但仍然能夠給人帶來一些情趣和滿足。
這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對時代變遷和文化價值觀的反思。通過茶與書寫的對比,體現了詩人對傳統文化與現實境遇之間矛盾沖突的思考。同時,詩人以茶代墨,展示了文人在逆境中的創造力和生存智慧,表達了一種對現實的抱怨和無奈,但又不失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對藝術的執著追求。整首詩雖然簡短,但字字珠璣,意境深遠,使人不禁對當時文人境遇產生思考和共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