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荷花 / 作者:楊億 |
絕岸疏煙合,回塘夕照和。
水仙猶度曲,川后自收波。
銀漢橋橫鵲,蘅臯襪濺羅。
玉杯承露重,鈿扇起風多。
翠羽芳洲近,青絲快騎過。
石城秋信斷,搔首奈愁何。
|
|
荷花解釋: 《荷花》,這首詩詞是宋代詩人楊億所作。下面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絕岸疏煙合,回塘夕照和。
水仙猶度曲,川后自收波。
銀漢橋橫鵲,蘅臯襪濺羅。
玉杯承露重,鈿扇起風多。
翠羽芳洲近,青絲快騎過。
石城秋信斷,搔首奈愁何。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美麗的荷花圖景,通過自然景色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內心的情感和思考。詩中描繪了夕陽下的荷塘景色、水仙游弋的曲線、橋上的鵲鳥、風中搖曳的蘅草、承露的玉杯和扇子拂面的輕風等等,展示了作者對自然景物的細膩觀察和感悟。
賞析:
這首詩詞以自然景物為載體,通過描繪細膩的景物細節,表達了作者對自然美的贊嘆和對人生的思考。詩的前兩句“絕岸疏煙合,回塘夕照和”,描繪了夕陽下荷塘的景色,荷葉疏疏落落,煙霧彌漫,夕陽映照下形成了和諧的景象。接著,“水仙猶度曲,川后自收波”,用水仙游弋的形象表達了水面上的曲線和波紋,展示了水中的生動景象。
詩中的“銀漢橋橫鵲,蘅臯襪濺羅”,描繪了橋上的鵲鳥和風中搖曳的蘅草,以及水花濺起的美麗場景,展現了自然界的生機和活力。接下來,“玉杯承露重,鈿扇起風多”,通過描寫承露的玉杯和拂面的扇子,表達了詩人在夏日炎熱中感受到的清涼和輕風的感觸。
繼而,“翠羽芳洲近,青絲快騎過”,以翠羽和青絲的形象,描繪了美麗的水上景色和人們快速駛過的場景,展示了自然之美與人文之美的交融。最后,“石城秋信斷,搔首奈愁何”,表達了作者面對秋天的來臨,無奈地搔首嘆息的心情,暗示了歲月變遷和人生的無常。
整首詩詞以自然景物為基調,通過描繪細膩的景物細節,展示了作者對自然美的贊嘆和對人生的思考。通過描繪自然景色,詩人表達了對自然之美的欣賞,也借景抒發了自己的情感和思考,使讀者在欣賞詩詞的同時,也能對生活和人生有所感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