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史館陳太丞知壽州 / 作者:楊億 |
忽佩魚符下玉京,長安廄吏駕車迎。
淮王舊地馀風(fēng)物,太史新書見姓名。
弩矢前驅(qū)殊覺貴,河梁執(zhí)別豈勝情。
小山叢桂圖經(jīng)古,白馬驪駒道路榮。
鵬海三千須擊水,隼旟四十且專城。
長淮月色秋宵好,應(yīng)助詩人思轉(zhuǎn)清。
|
|
史館陳太丞知壽州解釋: 《史館陳太丞知壽州》是宋代詩人楊億所作。這首詩描繪了陳太丞(官職)離開京城,前往壽州就任的情景,表達了對他的敬重和祝愿。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忽然獲得魚符,下凡到達玉京,
長安驛站的車夫駕車前來迎接。
壽州是淮王的舊地,留有豐富的風(fēng)物,
太史官的新書中出現(xiàn)了陳太丞的名字。
前方的弩箭前驅(qū)顯得格外珍貴,
在河梁上離別時情感難以言表。
小山中叢生著古老的桂樹,
白馬驪駒行進的道路光榮輝煌。
鵬鳥在海上翱翔,需要擊打波浪三千次,
隼鳥的旗幟專門用來征服城池四十座。
長淮河畔的月色在秋夜格外美好,
應(yīng)該幫助詩人思緒更加清晰。
這首詩意蘊含深遠。首先,詩人以一種儀式化的描寫方式,描述了陳太丞離開京城、前往壽州就任的場景。詩中的魚符象征著上天的恩賜,陳太丞被選中擔(dān)任壽州知州的職位。長安的驛站車夫迎接他的到來,顯示出對他的尊敬和重視。
其次,詩人通過描寫壽州的風(fēng)物、太史官的新書中陳太丞的名字的出現(xiàn),表達了對陳太丞的贊美。壽州是淮王的舊地,留有豐富的歷史和文化,而太史官的新書中記載了陳太丞的名字,可見他的才能和功績。
詩中還通過描繪離別的場景,表達了詩人對陳太丞的情感之深。弩矢前驅(qū)的珍貴和在河梁上的離別,都顯示出詩人對陳太丞的深情厚意。
最后,詩人通過描寫小山中古老的桂樹和白馬驪駒行進的道路光榮,展示了陳太丞的崇高品質(zhì)和使命。
整首詩以長淮河畔秋夜的美景作為收尾,表達了詩人對陳太丞的祝福和希望,認為這樣美好的自然景色應(yīng)該助他思緒更加清晰,使他能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職責(zé)。
總的來說,這首詩通過細膩的描寫和寓意深遠的意象,表達了對陳太丞的敬重、贊美和祝愿,同時展現(xiàn)了詩人對美好自然景色的贊美和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