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題張濬所居壁 / 作者:楊億 |
三張舊族富英髦,仙墅重經散郁陶。
深喜太邱家法在,須知定國里門高。
分題每日搖雞距,合宴常時把蟹螯。
獨感戴侯恩未報,徘徊不覺涕沾袍。
|
|
題張濬所居壁解釋: 《題張濬所居壁》是宋代楊億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
三張舊族富英髦,
仙墅重經散郁陶。
深喜太邱家法在,
須知定國里門高。
分題每日搖雞距,
合宴常時把蟹螯。
獨感戴侯恩未報,
徘徊不覺涕沾袍。
這首詩詞表達了詩人對張濬的景仰和感激之情,同時也抒發了自己的愧疚和無奈之情。
詩意和賞析:
詩的開篇,“三張舊族富英髦”,指的是張濬的家族富有且有才華,張濬的住所被形容為“仙墅”,意味著其居所優雅宜人。接下來一句“重經散郁陶”,贊揚了張濬的學問和才華,以及他的文化修養給人帶來的愉悅感。
第二句“深喜太邱家法在”,太邱家是指太邱張氏,張濬的家族。這句話表達了詩人對太邱張氏的家族傳統和家風的贊賞。隨后一句“須知定國里門高”,表示應該明白定國的門檻是高的,也就是說,要在國家中有所作為,需要具備高尚的品質和才能。
接下來的兩句“分題每日搖雞距,合宴常時把蟹螯”,描繪了張濬的生活情趣和雅興。搖雞距是指賞識古代文人題詩的習慣,合宴則指的是歡聚一堂的宴會,把蟹螯是指品味美味佳肴。這些描寫突顯了張濬的文化修養和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最后兩句“獨感戴侯恩未報,徘徊不覺涕沾袍”,表達了詩人對戴侯(張濬的別號)恩情的感激之情。戴侯是張濬的朋友,詩人承受了他的恩惠,但無法回報。徘徊不覺涕沾袍,意味著詩人在回憶過去時,不禁淚濕了衣袍,流露出內心的傷感和無奈。
整首詩詞通過對張濬的贊美和感激,展示了詩人對友情和人生境遇的思考。同時,也反映了詩人對自己無法回報友誼和恩惠的憂傷之情。整體而言,這首詩詞以簡練的語言表達了對友情和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人生的無奈和悲涼之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