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夕 / 作者:楊億 |
此夕秋風臘敗荷,玉鉤斜影轉庭柯。
鮫人淚有千珠迸,楚客愁添萬斛多。
錦里琴心誰滌器,石城桃葉自橫波。
程鄉酒薄難成醉,帶眼頻移奈瘦何。
|
|
此夕解釋: 《此夕》是一首宋代的詩詞,作者是楊億。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這個夜晚,秋風吹散了敗落的荷花,玉鉤的斜影在庭院的柯木上轉動。鮫人的淚水像千顆珍珠一樣迸濺,楚客的憂愁增加了萬斛之多。錦里中的琴音誰能洗滌心靈的器皿,石城上的桃葉自成波浪。程鄉的酒濃度不足,難以讓人陶醉,眼神頻繁轉移,又何能減少瘦弱之苦。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秋天的夜晚景象,以及其中蘊含的情感。荷花已經凋謝,秋風吹散了它們,給人一種凄涼的感覺。庭院中的柯木上投下了玉鉤的斜影,增添了一絲神秘感。詩人通過比喻,表達了楚客的愁苦和鮫人的悲傷,他們的痛苦都是無法言說的。詩人提到錦里中的琴音,意味著音樂的力量可以洗滌人的心靈,使人得到安慰。而石城上的桃葉則形成了波浪狀,給人以視覺上的美感。詩的最后部分提到程鄉的酒,但它的濃度不足以使人陶醉,詩人的眼神頻繁轉移,暗示詩人的內心充滿了瘦弱之苦。
賞析:
這首詩表現了作者楊億深沉的情感和細膩的描寫技巧。通過對荷花的描繪,詩中營造了一種凄涼的秋天氛圍,使讀者感受到秋風的涼意和荷花凋謝的哀愁。玉鉤斜影轉庭柯的描寫增加了詩的神秘感,給人以意境的美感。鮫人淚水千珠迸的形象描寫生動而富有感染力,表達了深深的悲傷。楚客愁添萬斛多的表達方式夸張而有力,凸顯了楚客內心的痛苦。錦里琴心誰滌器的形象描寫巧妙地表達了音樂的治愈力量。石城桃葉自橫波的描寫使人感受到了桃葉在風中搖曳的美感。程鄉酒薄難成醉,帶眼頻移奈瘦何的結尾給人以深思,詩人借酒喻人生,表達了對于人生的無奈和瘦弱的感受。
總之,這首詩詞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以及對人情感的抒發,展現了作者細膩的情感和獨特的藝術表達方式。讀者在閱讀時可以感受到秋天的凄涼和人情的哀愁,同時也可以領略到詩人對音樂和人生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