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鳳道人游終南山謁種徵君 / 作者:楊億 |
何年出蜀訪南宗,深鎖閑房翠蘚重。
振錫忽聞游地肺,題門兼得謁人龍。
供吟一路高秋月,投宿斜陽遠寺鐘。
到日彌天清論罷,徧尋紫閣與圭峰。
|
|
成都鳳道人游終南山謁種徵君解釋: 這首詩詞是楊億在宋代創(chuàng)作的《成都鳳道人游終南山謁種徵君》。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何年出蜀訪南宗,
深鎖閑房翠蘚重。
振錫忽聞游地肺,
題門兼得謁人龍。
供吟一路高秋月,
投宿斜陽遠寺鐘。
到日彌天清論罷,
徧尋紫閣與圭峰。
詩意:
這首詩描述了鳳道人(即楊億)何時離開成都,前往終南山拜訪種徵君的經(jīng)歷。詩人離開蜀地已有多年,回到南宗,發(fā)現(xiàn)那座曾經(jīng)幽靜的房屋已被蘚苔重重地覆蓋著。在游歷的途中,鳳道人突然聽到了地肺(指山脈的高峰)發(fā)出的鐘聲,這讓他感到振奮。鳳道人來到了種徵君的門前,題寫了門匾,并有幸謁見了種徵君。鳳道人一路上供奉吟詠高秋的明月,投宿在斜陽下的遠方寺廟,聽著遠處的鐘聲。直到天色漸晚,他才離開,繼續(xù)尋訪紫閣和圭峰等名勝。
賞析:
這首詩通過描繪詩人鳳道人游歷的經(jīng)歷,展現(xiàn)了他對自然景觀的感受和對文化名勝的向往。詩人用簡練的語言,將自然景色和心境相結(jié)合,表達了對山水之美的贊嘆和對古代文人墨客的敬仰。
詩中的"深鎖閑房翠蘚重"描繪了鳳道人離開蜀地已久,歸來時發(fā)現(xiàn)故居已被歲月所遺忘的情景。"振錫忽聞游地肺"表達了詩人聽到山脈鐘聲時的激動心情,這里的"地肺"象征著高峰,而鐘聲則象征著山間的靈氣。
詩人謁見種徵君,題寫門匾,表達了對古代文化和名人的敬仰之情。"供吟一路高秋月"和"投宿斜陽遠寺鐘"描繪了鳳道人在旅途中賞月和倚聽寺廟鐘聲的情景,傳達出一種對大自然和宗教信仰的融入與感悟。
詩的最后兩句"到日彌天清論罷,徧尋紫閣與圭峰"表達了詩人游歷的目的和愿望,他希望能夠窮盡天地之美,尋找到更多的名勝古跡,繼續(xù)追求文化和藝術(shù)的境界。
整首詩以簡潔清新的語言,將自然景色與人文情懷融為一體,展示了楊億對自然山水和古代文化的熱愛,同時也表達了對人生追求和境界的向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