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州張從事 / 作者:楊億 |
萬人都督古閩州,幕府旌門映碧油。
閫外依蓮滯英俊,樽前噉薤占風流。
犀燈照水窺龍劍,鯨浪噴空見蜃樓。
暇日登高賦滄海,添鹽堪為昔賢羞。
|
|
福州張從事解釋: 詩詞:《福州張從事》
朝代:宋代
作者:楊億
福州張從事,萬人都督古閩州。
幕府旌門映碧油,閫外依蓮滯英俊。
樽前噉薤占風流,犀燈照水窺龍劍。
鯨浪噴空見蜃樓,暇日登高賦滄海。
添鹽堪為昔賢羞。
中文譯文:
福州的張從事,統領著古老的閩州,萬人都歸他指揮。
幕府的旌門照亮了蔚藍的油光,宮闕之外,英俊的人才依然滯留。
在酒宴上,他品嘗著薤菜,占據著風流的地位。犀燈的光照亮了水面,映照出龍劍的影子。
巨大的浪濤噴涌而起,空中出現了蜃樓的幻象。在閑暇的日子里,他登高寫下了一篇賦詩,描繪著遼闊的大海。
增添一點鹽,讓人想起古代賢者的羞恥。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宋代福州的官員張從事的生活和情景。張從事擔任福州的都督,統領著萬人,展示了他的權威和地位。
詩中提到的幕府旌門映碧油,指的是官府的大門上掛滿了藍色的旌旗,顯得莊嚴而壯觀。
接著詩中描述了張從事以及其他才子們在宮闕之外聚會的場景,他們品嘗著美食,展現出風流豪氣。
詩中的犀燈照水窺龍劍,鯨浪噴空見蜃樓等描寫,表達了張從事登高遠望時的壯麗景象,形容了他的豪情壯志和胸懷之廣。
最后兩句“暇日登高賦滄海,添鹽堪為昔賢羞”表達了張從事在閑暇之余登高賦詩,描繪遼闊的大海,增添一點鹽,讓人想起古代賢者的羞恥。這里的鹽是指增添文采和才情的意味,暗示著張從事具有卓越的才華和學識。
整首詩以描寫福州的張從事為主線,通過細膩的描寫和意象的運用,展示了他的權威和才情,表達了作者對于張從事的贊美和敬仰之情。同時,也展現了宋代士人的風采和生活情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