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與客啟明 / 作者:楊億 |
越客逃名誤鑿坯,漢庭初聘碧雞才。
操心四十知無惑,削牘三千恥自媒。
苦吟多年依洛社,賦成他日上蘭臺。
郡齋懸榻流塵滿,七見東風落楚梅。
|
|
與客啟明解釋: 《與客啟明》是宋代詩人楊億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越客逃名誤鑿坯,
漢庭初聘碧雞才。
操心四十知無惑,
削牘三千恥自媒。
苦吟多年依洛社,
賦成他日上蘭臺。
郡齋懸榻流塵滿,
七見東風落楚梅。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越地來的客人與啟明(指詩人自己)之間的對話。詩人自稱越客,意味著他是來自越地的游子。詩中表達了詩人的自嘲和對自己文才的評價,同時也透露出對官場生涯的不滿和對自身處境的思考。
賞析:
這首詩詞以自嘲和自省的態度展示了詩人內心的矛盾和掙扎。首先,越客逃名誤鑿坯,指詩人在追求官職的過程中,錯過了一些機會,使得自己的名聲受到了影響。漢庭初聘碧雞才,描述了詩人初次被招聘為官員時的喜悅,碧雞指的是官吏的稱號。
接著,詩人表達了自己在官場中的不易和內心的困惑。操心四十知無惑,表示詩人四十歲時依然為官場上的事情所困擾,對自己的人生和前途沒有明確的認知。削牘三千恥自媒,削牘意為刪減自己的文章,表示詩人對自己的作品并不自信,認為自己不值得被他人傳頌。
詩人提到自己苦吟多年,依洛社,洛社是指洛陽的文人聚會之地,說明詩人長期以來一直在努力創作。賦成他日上蘭臺,表達了詩人的希望,希望自己的作品有一天能夠被推崇和賞識,被上層社會所接納。
最后兩句描述了詩人郡齋中的寂寥和孤獨。郡齋懸榻流塵滿,暗示詩人的居處荒涼,床榻上積滿了塵土,顯示出他的清貧和被遺忘的境遇。七見東風落楚梅,東風和楚梅象征著春天的到來,但詩人卻七次見到春風和花朵凋零,暗示了詩人長久以來的失意和無奈。
整首詩運用了自嘲和自省的手法,表達了詩人對官場和自身處境的矛盾和思考,同時也流露出對自己文學才華的自信和對未來的期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