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郡中即事書懷 / 作者:楊億 |
海隅為郡真卑屑,簿領沉迷箠楚喧。
王事更逾星火急,吏曹何啻米鹽煩。
甘棠聽訟曾無倦,丹筆書刑幸不冤。
境上送迎暫置驛,齋中宴喜懶開樽。
逢人未免腰如磬,議政常防耳屬垣。
鮑臭恐將群小化,蟲疑難與俗流論。
卻思寂寞棲天祿,爭得逍遙似漆園。
外地粗官如竹葦,一麾出守豈堪言。
|
|
郡中即事書懷解釋: 《郡中即事書懷》是一首宋代詩詞,作者是楊億。下面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海隅為郡真卑屑,
簿領沉迷箠楚喧。
王事更逾星火急,
吏曹何啻米鹽煩。
甘棠聽訟曾無倦,
丹筆書刑幸不冤。
境上送迎暫置驛,
齋中宴喜懶開樽。
逢人未免腰如磬,
議政常防耳屬垣。
鮑臭恐將群小化,
蟲疑難與俗流論。
卻思寂寞棲天祿,
爭得逍遙似漆園。
外地粗官如竹葦,
一麾出守豈堪言。
中文譯文:
郡治所在的海邊實在卑微,
官府的紙筆事務使人迷失在瑣碎喧囂之中。
王朝的事務更加緊急迫切,
政府的文書官員何止是為了米和鹽而煩惱。
甘棠樹下聽訟從不厭倦,
用丹色的筆書寫刑罰,幸而不冤枉。
在境上的送迎中,驛站只是臨時安頓,
在齋室中,宴喜懶得開啟酒樽。
遇到人時腰身不免像磬一樣僵硬,
討論政事時常常防備耳朵受到墻壁的竊聽。
擔心鮑臭會將眾人變得卑微,
蟲子懷疑自己難以與庸俗的言論相提并論。
但是思索起來,寂寞的棲身于天命之祿,
爭取得到逍遙自在,如同漆園一般。
外地的粗鄙官員如同竹和葦,
只需一聲令下,出任守職豈能言喻。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郡治的生活為背景,表達了作者對官場生活的痛苦和對逍遙自在的向往之情。
首先,作者以自嘲的口吻揭示了海邊郡治的卑微和政府事務的繁瑣。他將官府的紙筆事務比作迷人的箠楚聲,暗示了官場的喧囂和紛擾。
其次,作者通過描述王朝的事務緊急迫切和吏曹為米鹽煩惱的景象,表達了官員們的辛勞和壓力。然而,作者用甘棠樹下聽訟和丹筆書刑來對比,表現了自己對公正和正義的追求,以及作為文人的自豪感。
然后,作者通過描述境上的送迎和齋室中的宴喜,表達了他對逍遙自在和隨性生活的向往。然而,作者也意識到在官場中,他必須保持警惕,防止耳朵受到竊聽,以免遭受政治危險。
最后,作者表達了對鮑臭化群小、蟲疑與庸俗論調相提并論的擔憂。他希望自己的清高和獨立思考能夠不被俗流所動搖。
整首詩詞流露出作者對官場生活的反思和對自由自在的追求。他對于官府事務的繁瑣和壓力感到厭倦,希望能夠過上寂靜而逍遙的生活,追求內心的自由和獨立。他對正義和公正的追求使他在官場中保持了一份清高的態度,但也意識到官場的險惡和爾虞我詐。
這首詩詞通過對官場生活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對自由和逍遙的向往,以及對官場的現實的反思。它展示了宋代文人官員對官場生活的復雜情感和對理想生活的追求,同時也反映了當時社會的政治氛圍和文人士大夫的處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