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小著從易知邵武軍 / 作者:楊億 |
奏牘金門奉帝俞,平明鸞省剖銅符。
北堂送喜應占鵲,南國思歸不為鱸。
歲月天涯鄉樹老,煙波江上客帆孤。
會稽友婿堪羞死,邑令今來負弩驅。
|
|
陳小著從易知邵武軍解釋: 《陳小著從易知邵武軍》是一首宋代詩詞,作者是楊億。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奏牘金門奉帝俞,
平明鸞省剖銅符。
北堂送喜應占鵲,
南國思歸不為鱸。
歲月天涯鄉樹老,
煙波江上客帆孤。
會稽友婿堪羞死,
邑令今來負弩驅。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離鄉背井的士人陳小著遠赴易州,被派往邵武軍的情景。他在離別前向皇帝遞交奏章,希望能夠得到帝王的恩準。黎明時分,他進入鸞臺宮殿,剖開銅符,接受命令。北堂上的喜鵲預示著吉祥和好運,而他內心卻思念著南國的家鄉,不愿意像鱸魚一樣被遺忘。
歲月流轉,他在異鄉漸漸老去,鄉間的樹木也變得蒼老。他乘坐客船,穿越煙波之上的江河,感到孤獨無依。回憶起在會稽的友人,他感到羞愧,覺得自己應該為了家鄉而舍生,而如今他卻成為了邑令(地方官員),來驅使人民。
賞析:
這首詩詞展現了一個士人在離鄉背井、踏上官途的心情和遭遇。詩人通過描繪士人的旅程和內心的矛盾,表達了對家鄉的思念和對官場的困惑與無奈。
詩中的“奏牘金門奉帝俞”一句,表現了陳小著向皇帝遞交奏章的場景,彰顯了他的抱負和對官職的渴望。而“北堂送喜應占鵲”一句,則通過描繪喜鵲預示吉祥的形象,與士人內心的思鄉之情形成鮮明對比。
詩中的“歲月天涯鄉樹老,煙波江上客帆孤”表達了士人在異鄉度日如年的感受和對家鄉的懷念。他乘坐孤獨的客船,穿越煙波,孤獨無依。最后兩句“會稽友婿堪羞死,邑令今來負弩驅”,則表現了作者對友人的羞愧和對官場的失望,認為自己應該為家鄉而舍生,而現實卻讓他成為了地方官員,驅使人民。
整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和形象的描寫,抒發了士人的離鄉之苦、思鄉之情以及對官場現實的不滿。通過細膩的描繪和對比,展現了士人內心的矛盾和掙扎,使讀者能夠感受到他的心境和情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