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再別陳建州因以抒意 / 作者:楊億 |
北闕多年作侍臣,一枝煙雨憶南閩。
留連五鼓趨丹禁,健羨雙旌擁書輪。
離畔菊荒環堵宅,山中鶴怨未歸人。
州民剌字空漫滅,目斷東方千騎塵。
|
|
再別陳建州因以抒意解釋: 這首詩詞是宋代楊億的《再別陳建州因以抒意》。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北闕多年作侍臣,
一枝煙雨憶南閩。
留連五鼓趨丹禁,
健羨雙旌擁書輪。
離畔菊荒環堵宅,
山中鶴怨未歸人。
州民剌字空漫滅,
目斷東方千騎塵。
詩意:
這首詩詞是楊億對陳建州的離別之情的表達。詩中描繪了作者多年來在北闕(指京城,即汴京)作為官員侍奉皇帝的經歷,然后離開京都回到自己的家鄉南閩,一枝煙雨中憶起了故鄉的美景。作者在五更時分匆忙離去,急切地向丹禁(指皇帝的居所)趕去,羨慕那些能夠隨雙旌(指官員的旗幟)擁有書輪(指車馬)的人。
詩人描述了他離別故鄉的情景,離開時留望著菊花凋零的故地,而他所鐘愛的鶴卻無法歸來。詩中提到州民剌字空漫滅,意味著詩人離去后,他的名字在故鄉逐漸被遺忘,甚至消失。最后一句描述了詩人目睹東方千騎塵的情景,象征著遠行者的離去,給詩詞增添了一種辭別的哀愁之情。
賞析:
這首詩詞以流暢的句子和優美的韻律展現了作者內心的離愁別緒。詩人通過對北闕和南閩的對比,表達了他離開京城回到故鄉的復雜情感。詩中的景物描寫細膩而凄美,通過對菊花凋零和山中鶴未歸的描繪,詩人將自己的離別之苦與自然景物相結合,使離別之情更加深刻。
詩中幾處細節描寫也展示了詩人對政治和社會的關注。他羨慕那些能夠參與朝政,并得以隨雙旌擁書輪的人,這反映了他對權力和地位的向往。詩中提到的州民剌字空漫滅以及東方千騎塵的描繪,則暗示了政治局勢的動蕩和詩人離開后的變化。
整體而言,這首詩詞展現了楊億在離別時的復雜情感,描繪了他對故鄉和政治的思考,并通過細膩的描寫和意象的運用表達了離別之痛和對未知未來的憂慮,使詩詞充滿了離愁別緒的情感色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