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筆 / 作者:楊億 |
月兔湘筠巧製全,何人大手稱如椽。
禁中鈴索夜批詔,閣上蕓香晝草玄。
墨妙三分慚入木,華褒一字重編年。
史官遺直真堪畏,千載獨持生殺權。
|
|
筆解釋: 《筆》是一首宋代楊億創作的詩詞。這首詩詞描述了筆的神奇和作者對歷史重任的思考。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月兔湘筠巧製全,
何人大手稱如椽。
禁中鈴索夜批詔,
閣上蕓香晝草玄。
墨妙三分慚入木,
華褒一字重編年。
史官遺直真堪畏,
千載獨持生殺權。
詩意:
這首詩詞以抒發對筆的贊美和對歷史使命的思考為主題。詩人通過描繪筆的精妙和用途,表達了對歷史記錄者的敬仰和敬畏之情。他認為歷史的記錄和記載是一項重大責任,只有具備真實、準確和公正的歷史記載,才能影響后世,傳承生殺權力。
賞析:
這首詩詞運用了富有想象力的語言和隱喻來描繪筆的神奇之處。首先,詩中描繪了筆的材質:“月兔湘筠巧製全”,使用了月兔皮和湘妃筠竹作為筆材料,強調了筆的珍貴和精巧。接著,詩人稱贊筆的大小:“何人大手稱如椽”,將筆的巨大形象化為椽子,突顯了筆的重要性和影響力。
詩中提到了禁中的鈴索夜批詔,以及閣上的蕓香晝草玄。這些描寫暗示了歷史記錄的重要性和莊嚴性。禁中是皇帝常居的地方,而鈴索夜批詔指的是在夜晚使用筆書寫皇帝的詔令,顯示了筆的權威和重要性。閣上的蕓香晝草玄則指的是文官、學者居住的地方,筆在這里被用來書寫重要的文件和編纂歷史,表達了歷史記錄者的責任和使命感。
隨后,詩人用“墨妙三分慚入木,華褒一字重編年”來形容歷史記錄的艱巨和重要。墨妙指的是墨水的精妙,三分指的是筆尖分成三點用墨的技巧。這句表達了歷史記錄者對于記錄準確和細致的要求,慚入木意味著他們對自己的要求更高。華褒一字則指的是修飾辭藻,編年史的重要性。歷史記錄者通過修辭手法和編年史的撰寫,使歷史更加生動和具體。
最后兩句“史官遺直真堪畏,千載獨持生殺權”表達了歷史記錄者的使命感和責任。史官指的是歷史官員,遺直指的是他們傳承下來的直言不諱的品質。這句表達了歷史記錄者需要勇于面對歷史真相和責任的覺悟,同時也體現了歷史記錄者對于生殺權力的執掌和掌握。
總體而言,這首詩詞《筆》通過描繪筆的神奇和對歷史使命的思考,表達了對歷史記錄者的敬仰和對歷史記錄的重要性的思考。詩人通過形象生動的描寫和隱喻,贊美了筆的珍貴和影響力,強調了歷史記錄的責任和莊嚴性。詩詞以其富有想象力的語言和意境,引發讀者對歷史記錄和傳承的思考,展示了詩人對歷史的敬畏之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