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夜宴 / 作者:楊億 |
華堂高宴卜良宵,賓客當筵斗珥貂。
天轉玉繩星落落,風傳銀箭漏迢迢。
連浮太白須判醉,促駕鳴騶又趁朝。
月落烏啼人散后,衣香數日未能銷。
|
|
夜宴解釋: 《夜宴》是一首宋代詩詞,作者是楊億。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華堂高宴卜良宵,
賓客當筵斗珥貂。
天轉玉繩星落落,
風傳銀箭漏迢迢。
連浮太白須判醉,
促駕鳴騶又趁朝。
月落烏啼人散后,
衣香數日未能銷。
譯文:
在華麗的宴堂里預測美好的夜晚,
賓客們在宴席上爭奇斗艷,佩戴著珍貴的貂皮飾品。
天空轉動,星星點點地落下,
微風傳遞著銀箭的聲音,流傳很遠。
連續幾次抬頭看見太白(指金星),感覺有些醉意,
急促地趕車,馬嘶又趁早晨。
月落之后,烏鴉啼叫,人們散去,
衣裳上的香氣幾天都未能散去。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高雅的夜宴場景,展現了宋代文人士大夫的生活和情趣。華堂高宴指的是豪華的宴會廳,預測良宵則表達了對這個夜晚的美好期待。
詩中提到賓客們佩戴著珍貴的貂皮飾品,在宴席上爭奇斗艷,反映了當時社交場合上的繁華和奢靡。天空轉動,星星點點地落下,以及風傳遞銀箭的聲音,營造了夜晚的寧靜和神秘感。
詩中的太白指的是金星,連浮太白須判醉說明詩人在夜宴中喝了不少酒,感覺有些醉意。而促駕鳴騶又趁朝則描繪了宴會結束后,詩人匆忙地趕回家,聽到馬嘶聲的遠去。
最后,詩中提到月落之后,烏鴉啼叫,人們散去,衣裳上的香氣幾天都未能散去。這里通過烏鴉的啼叫和人們離去,表達了宴會的結束,夜晚的平靜。
整首詩以細膩的筆觸描繪了夜宴的場景,通過對細節的描寫,展現了宋代士大夫階層的生活方式和情趣,同時也表達了對美好時刻的珍惜和對繁華世界的一種思考與感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