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到郡滿歲自遣 / 作者:楊億 |
迢遞分符竹,因循度歲華。
地將鯨海接,路與鳳城賒。
觸石云頻起,銜山日易斜。
潮平聚漁市,木落見人家。
吏隱偏知幸,民謠豈敢夸。
無嫌勾漏僻,且得養丹砂。
|
|
到郡滿歲自遣解釋: 《到郡滿歲自遣》是楊億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詩詞:《到郡滿歲自遣》
作者:楊億(宋代)
迢遞分符竹,
因循度歲華。
地將鯨海接,
路與鳳城賒。
觸石云頻起,
銜山日易斜。
潮平聚漁市,
木落見人家。
吏隱偏知幸,
民謠豈敢夸。
無嫌勾漏僻,
且得養丹砂。
中文譯文:
萬里長路曲折婉轉,年歲循環如常。
大地延伸至鯨魚的海洋,道路如鳳凰城那樣負債。
身觸磐石,云層頻繁升起,山巒銜日漸斜。
潮水平靜,匯集著漁市的繁忙,樹葉凋落,人家逐漸可見。
官員隱藏自己的幸福,民間歌謠不敢夸耀。
無嫌勾心斗角的偏見,暫且享受養生的仙丹。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自然景觀為背景,描繪了詩人在旅途中的心境和感悟。詩中使用了一系列意象,展示了歲月的流轉和人生的經歷。
詩的開頭,通過"迢遞分符竹"的描繪,表現出旅途的曲折和漫長。接著,詩人描述了大地與鯨魚海洋相接,將道路與鳳凰城相對比,暗示自己身處遼闊的天地之中,旅途充滿了未知和挑戰。
詩的下半部分,通過"觸石云頻起,銜山日易斜"的描寫,表現出詩人行走的艱辛和時間的流逝。隨后,描繪了潮水平靜的景象,以及匯聚的漁市和凋落的樹葉,展現出一幅安寧而富有生機的田園風光。
最后兩句"吏隱偏知幸,民謠豈敢夸。無嫌勾漏僻,且得養丹砂",表達了詩人對官員和民間的不同觀察和感受。官員隱藏幸福,不愿張揚,而民間歌謠則謙卑謹慎。詩人不嫌棄官場的勾心斗角,只求保持偏離塵世的心境,享受養生的仙丹。
整首詩詞以景物描寫為主線,通過自然景象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對人生旅途的思考和感悟。同時,詩中還融入了對官場和民間的觀察,展現了詩人的獨立思考和清心寡欲的態度。整體上,這首詩詞以簡潔的筆觸傳遞了深刻的哲理和對人生的思考,展示了楊億獨特的寫作風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