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产欧产美韩系列麻豆,最全的欧美大片,日本hiphop大师yokoi,巜人妻私密按摩师3


查辭海

 部首檢索 拼音檢索 近義詞 反義詞 語造 辭海百科
杜荀鶴詩詞作品集:
題弟侄書堂 小松 春宮怨 山中寡婦/時世行 蠶婦 送人游吳 涇溪 再經胡城縣 秋夕 送友游吳越 閩中秋思 春日山中對雪有作 閑居書事 自敘 題所居村舍 江岸秋思 溪興 田翁 秋日山中寄李處士 鸕鶿 夏日留題張山人林亭 雋陽道中 旅泊遇郡中叛亂示同志 聞子規 八駿圖 送蜀客游維揚 重陽日有作 寄李溥 觀棋 旅舍遇雨 春閨怨 感寓 白發吟 長安冬日 自遣 贈質上人 溪岸秋思 馬上行 書齋即事 和舍弟題書堂 亂后宿南陵廢寺寄沈明府 山居自遣 題衡陽隱士山居 出關投孫侍御 題仇處士郊居(處士棄官卜居) 秋日泊浦江 送僧赴黃山沐湯泉兼參禪宗長老 春日山居寄友人 題德玄上人院 將入關安陸遇兵寇 旅中臥病 冬末同友人泛瀟湘 望遠 辭九江李郎中入關 秋日懷九華舊居 溪居叟 秋夜晚泊 題戰島僧居(在江之心) 送陳昈歸麻川 寄李隱居 醉書僧壁 梁王坐上賦無云雨 將過湖南經馬當山廟因書三絕 秋夜聞砧 秋夜苦吟 送人歸淝上 離家 題新雁(一作羅鄴詩) 宿村舍 關試后筵上別同人 經嚴陵釣臺 夏日題悟空上人院 題道林寺 贈崔道士 旅懷 湘江秋夕 宿欒城驛卻寄常山張書記 秋夕病中 顧云侍御出二子請詩因遺一絕 題花木障 感春 秋江雨夜逢詩友 春日旅寓 釣叟 贈老僧 傷硤石縣病叟 過巢湖 贈僧 山寺老僧 哭貝韜 哭陳陶 清溪來明府出二子請詩因遺一絕 春來燕 讀諸家詩 釣叟 和友人見題山居水閣八韻 自江西歸九華 李昭象云與二三同人見訪有寄 寄溫州崔博士 恩門致書遠及山居因獻之 寄溫州朱尚書并呈軍倅崔太博(朱名褒) 空閑二公遞以禪律相鄙因而解之 閑居即事 贈袒肩和尚 登石壁禪師水閣有作 行次滎陽卻寄諸弟 敘吟 秋日臥病(一作秋日旅中) 送友人宰潯陽 送友人入關 贈彭蠡釣者 入關因別舍弟 辭鄭員外入關 途中春 旅寓 途中有作 投鄭先輩 維揚春日再遇孫侍御 贈休糧僧 亂后旅中遇友人 贈友人罷舉赴辟命 宿東林寺題愿公院 下第東歸將及故園有作 題汪明府山居 喜從弟雪中遠至有作 題汪氏茅亭 辭楊侍郎 秋日山中寄池州李常侍 登城有作 戲贈漁家 和友人寄長林孟明府 題江寺禪和 送項山人歸天臺 題開元寺門閣 長安道中有作 遣懷 獻錢塘縣羅著作判官 讀張仆射詩(曾應舉,不及第,投筆領郡) 贈溧水崔少府 登靈山水閣貽釣者 長安春感 晚春寄同年張曙先輩 亂后逢李昭象敘別 依韻次同年張曙先輩見寄之什 早發 戲題王處士書齋 山中對雪有作 題護國大師塔 別四明鐘尚書 贈題兜率寺閑上人院 塞上 下第寄池州鄭員外 哭方干 下第投所知 投宣諭張侍郎亂后遇毗陵 中山臨上人院觀牡丹寄諸從事 亂后書事寄同志 獻新安于尚書 酬張員外見寄 和友人送弟 送李先輩從知塞上 贈休禪和 獻鄭給事 送韋書記歸京(座主侍郎同舉) 獻池州牧 哭山友 館舍秋夕 傷病馬 下第東歸道中作 贈元上人 亂后逢村叟(一作時世行) 友人贈舍弟依韻戲和 訪蔡融因題 贈友人罷舉赴交趾辟命 亂后出山逢高員外 題宗上人舊院 秋日湖外書事 書事投所知 投江上崔尚書 春日行次錢塘卻寄臺州姚中丞 春日登樓遇雨 獻長沙王侍郎 和友人見題山居 投長沙裴侍郎 懷廬岳舊隱 感秋 題覺禪和 秋日閑居寄先達 寄臨海姚中丞 夏日登友人書齋林亭 山居寄同志 亂后山居 舟行即事 賀顧云侍御府主與子弟奏官(敕下時,年七歲) 送福昌周繇少府歸寧兼謀隱 冬末自長沙游桂嶺留獻所知 送李鐔游新安 入關寄九華友人 贈張員外兒 投從叔補闕 江下初秋寓泊 題瓦棺寺真上人院矮檜 秋宿臨江驛 山中寄詩友 題廬岳劉處士草堂 贈秋浦張明府 贈李鐔(鐔自維揚遇亂,東入山中) 和劉評事送海禪和歸山 送紫陽僧歸廬岳舊寺 亂后送友人歸湘中 和吳太守罷郡山村偶題二首 維揚冬末寄幕中二從事 贈李蒙叟 題歷山舜詞(山有廟,呼為帝二子,多變妖異為時所敬) 寄竇處士 送人宰德清 觀棋 山中喜與故交宿話 亂后再逢汪處士 秋宿棲賢寺懷友人 春日閑居即事 題著禪師 亂后歸山 送吳蛻下第入蜀 新栽竹 哭友人 春日訪獨孤處士 塞上傷戰士 閩中別所知 苦吟 湘中秋日呈所知 寄益陽武灌明府 旅感 贈聶尊師 送友人游南海 江上與從弟話別 秋日寄吟友 江南逢李先輩 辭九江李郎中入關 登山寺 讀友人詩 送人宰吳縣 秋宿詩僧云英房因贈 下第東歸別友人 經青山吊李翰林 哭劉德仁 秋日懷九華舊居 山中貽同志 錢塘別羅隱 晚泊金陵水亭 秋晨有感 維揚逢詩友張喬 江上送韋彖先輩 貽里中同志 投李大夫 送姚庭珪 將游湘湖有作 送青陽李明府 別敬侍郎 塞上 下第出關投鄭拾遺 寄同人 泗上客思 長林山中聞賊退寄孟明府 舟行晚泊江上寺 旅寓書事 亂后山中作 和高秘書早春對雪登樓見寄之什 贈秋浦金明府長 冬末投長沙裴侍郎 贈宣城麋明府 寄顧云 下第投所知 寄舍弟 送九華道士游茅山 送僧 與友人對酒吟 溪居叟 經九華費征君墓 將歸山逢友人 送舍弟 秋夜晚泊 經賈島墓 送人南游 別從叔 辭座主侍郎 送友人牧江州 近試投所知 送賓貢登第后歸海東 送黃補闕南遷 題會上人院 懷紫閣隱者 贈廬岳隱者 與友人話別 題唐興寺小松 懷廬岳書齋 題岳麓寺 雪中別詩友 別舍弟 贈老僧 秋宿山館 秋日旅舍臥病呈所知 題江山寺 自述 山中寄友人 霽后登唐興寺水閣 題田翁家 寄詩友 郊居即事投李給事 寄從叔 讀友人詩卷 游茅山 送人游江南 別衡州牧 題戰島僧居(在江之心) 贈臨上人 贈歐陽明府 入關歷陽道中卻寄舍弟 途中春 登天臺寺 經廢宅 出常山界使回有寄 浙中逢詩友 出山 送陳昈歸麻川 訪道者不遇 御溝柳 和劉評事送海禪和歸山 送紫陽僧歸廬岳舊寺 亂后送友人歸湘中 和吳太守罷郡山村偶題二首 維揚冬末寄幕中二從事 贈李蒙叟 題歷山舜詞(山有廟,呼為帝二子,多變妖異為時所敬) 寄竇處士 送人宰德清 山中喜與故交宿話 亂后再逢汪處士 秋宿棲賢寺懷友人 春日閑居即事 題著禪師 亂后歸山 送吳蛻下第入蜀 新栽竹 哭友人 春日訪獨孤處士 塞上傷戰士 閩中別所知 苦吟 湘中秋日呈所知 寄益陽武灌明府 旅感 贈聶尊師 送友人游南海 江上與從弟話別 秋日寄吟友 江南逢李先輩 登山寺 讀友人詩 送人宰吳縣 秋宿詩僧云英房因贈 下第東歸別友人 經青山吊李翰林 哭劉德仁 山中貽同志 錢塘別羅隱 晚泊金陵水亭 秋晨有感 維揚逢詩友張喬 江上送韋彖先輩 貽里中同志 投李大夫 送姚庭珪 將游湘湖有作 送青陽李明府 別敬侍郎 塞上 下第出關投鄭拾遺 寄同人 泗上客思 長林山中聞賊退寄孟明府 舟行晚泊江上寺 旅寓書事 亂后山中作 和高秘書早春對雪登樓見寄之什 贈秋浦金明府長 冬末投長沙裴侍郎 望遠 贈宣城麋明府 寄顧云 下第投所知 寄舍弟 送九華道士游茅山 送僧 與友人對酒吟 經九華費征君墓 將歸山逢友人 送舍弟 經賈島墓 送人南游 別從叔 辭座主侍郎 送友人牧江州 近試投所知 送賓貢登第后歸海東 送黃補闕南遷 題會上人院 懷紫閣隱者 贈廬岳隱者 與友人話別 題唐興寺小松 懷廬岳書齋 題岳麓寺 雪中別詩友 別舍弟 贈老僧 秋宿山館 秋日旅舍臥病呈所知 題江山寺 自述 山中寄友人 霽后登唐興寺水閣 長安冬日 題田翁家 寄詩友 郊居即事投李給事 寄李溥 寄從叔 讀友人詩卷 游茅山 送人游江南 別衡州牧 贈臨上人 贈歐陽明府 入關歷陽道中卻寄舍弟 途中春 登天臺寺 經廢宅 出常山界使回有寄 浙中逢詩友 出山 訪道者不遇 江下(一作上)初秋寓泊 和舍弟題書堂 秋日旅舍臥病呈所知 錢塘別羅隱 下第投所知
最新收錄:

暫未開通

杜荀鶴
杜荀鶴簡介

全 名 杜荀鶴

杜荀鶴杜荀鶴簡介


  杜荀鶴(846~904),唐代詩人。字彥之,號九華山人。漢族,池州石埭(今安徽石臺)人。大順進士,以詩名,自成一家,尤長于宮詞。官至翰學士知制造。大順二年,第一人擢第,復還舊山。宣州田頵遣至汴通好,朱全忠厚遇之,表授翰林學士、主客員外郎、知制誥。恃勢侮易縉紳,眾怒,欲殺之而未及。天祐初卒。自序其文為《唐風集》十卷,今編詩三卷。事跡見孫光憲《北夢瑣言》、何光遠《鑒誡錄》、《舊五代史·梁書》本傳、《唐詩紀事》及《唐才子傳》。


杜荀鶴杜荀鶴的生平


  朱溫為他送名禮部,得中大順二年(891年)第八名進士(《鑒誡錄》)。得第后次年,因政局動亂,復還舊山,田頵在宣州,很重視他,用為從事。天復三年(903年),田頵起兵叛楊行密,派他到大梁與朱溫聯絡。田頵敗 死,朱溫表薦他,授翰林學士、主客員外郎,患重疾,旬日而卒。其詩語言通俗、風格清新,后人稱“杜荀鶴體”。部分作品反映唐末軍閥混戰局面下的社會矛盾和人民的悲慘遭遇,當時較突出,宮詞也很有名。

  杜荀鶴相傳為杜牧出妾之子。出身寒微。曾數次上長安應考,不第還山。當黃巢起義軍席卷山東、河南一帶時,他又從長安回家。從此“一入煙蘿十五年”(《亂后出山逢高員外》),過著“文章甘世薄,耕種喜山肥”(《亂后山中作》)的生活。

  杜荀鶴才華橫溢,仕途坎柯,終未酬志,而在詩壇卻享有盛名,自成一家,善長于宮詞。因長期置身于九華山懷抱,吟詠九華山面貌的詩篇甚多,具有鮮明的時代色彩。客居他鄉寫的《秋日懷九華舊居》流露出棄官歸隱九華的心情和身在異地戀鄉之苦。在《自江西歸九華有感》、《題所居村舍》和《山中寡婦》等詩篇中揭露了社會政治昏暗,酷吏殘忍、軍閥混戰,民不聊生,反映了人民的疾苦與呼聲,是當時社會生活的真實寫照。

  杜荀鶴一生以詩為業,他膾炙人口的詩《春宮怨》,用宮女的不幸身世象征自己懷才不遇的比興手法,顯示了作者藝術手段的高超。然而杜荀鶴的詩的主要成就,還在于為數不多的一些同情人民苦難的作品。《時世行》2首,一題作《山中寡婦》、《亂后逢村叟》,深刻地描繪了戰亂使農村人民遭受沉重苦難的畫面。《旅泊遇郡中叛亂示同志》,揭露了地方藩鎮趁火打劫的罪行。在詩人筆下再現了黃巢起義被鎮壓后,藩鎮混戰的年月里人民的痛苦生活。這類詩篇運用律詩和絕句的形式而又不為聲律所束縛,語言清新通俗,爽健有力。有影印宋蜀刻本《杜荀鶴文集》3卷行世。


杜荀鶴杜荀鶴的文學貢獻


  杜荀鶴(846~904),晚唐詩人。字彥之,號九華山人。池州石埭(今安徽石臺)人。出身寒微。相傳杜牧在會昌末年任池州刺史時,妾程氏有孕,為杜妻所逐,嫁長林鄉正杜筠而生 荀鶴(周必大《二老堂詩話》及計有功《唐詩紀事》)。早年讀書于九華山,與顧云、殷文圭等為友,7歲時已露頭角。曾數次上長安應考,不第還山。中間也曾旅游浙江、福建、江西、湖南等地。當黃巢起義軍席卷山東、河南一帶時,他又從長安回家。從此一入煙蘿十五年(《亂后出山逢高員外》),過著文章甘世薄,耕種喜山肥(《亂后山中作》)的生活。得第后次年,因政局動亂,復還舊山,田□在宣州,很重視他,用為從事。天復三年(903),田□起兵叛楊行密,派他到大梁與朱溫聯絡。田□敗死,朱溫表薦他,授翰林學士、主客員外郎,遘重疾,旬日而卒。由于他晚節投靠朱溫,壯志清名,中道而廢(《鑒誡錄》),為時論所惋惜。

  杜荀鶴一生以詩為業,自說乍可百年無稱意,難教一日不吟詩(《秋日閑居寄先達》)。登第時自編其詩為《唐風集》3卷,存詩300多首,都是律詩和絕句。

  唐末詩歌,大致有三大流派:一是以艷麗著稱的溫李派,以韓□為代表;二是以寒瘦苦吟為主的賈島派,以李洞等為代表;三是著重反映社會現實、民生疾苦,繼承元白新樂府衣缽的,以皮日休等為代表;自稱江湖苦吟士,天地最窮人(《郊居即事投李給事》)的杜荀鶴、詩集中保存的五律詩幾近130首,其中表現山林生活、寂靜境界的作品,基本上屬于賈島一派。他不是不能寫溫李風格的詩,列在《唐風集》卷首向來膾炙人口的《春宮怨》,被人說是宮詞為唐第一,并流傳諺語說:杜詞三百首,惟在一聯中:風暖鳥聲碎,日高花影重。那種用宮女的不幸身世象征自己懷才不遇的比興手法,顯示了作者藝術手腕的高超。然而杜荀鶴詩的主要成就,倒是為數不多的一些同情人民苦難與元白精神相通的作品。

  杜荀鶴自稱詩旨未能忘救物(《自敘》),又稱言論關時務,篇章見國風(《秋日山中》),因此,他以《時世行》詩獻朱溫,和白居易寫諷諭詩為君,為臣,為民,為物,為事而作的目的,并無不同。《時世行》二首,一題作《山中寡婦》、《亂后逢村叟》,深刻地描繪了戰亂使農村人民遭受沉重苦難的畫面。《再經胡城縣》、《題所居村舍》,聲討了一群屠殺人民起家的官吏。《旅泊遇郡中叛亂示同志》,揭露了地方藩鎮趁火打劫的罪行。在詩人的筆下,再現了黃巢起義被鎮壓以后,藩鎮混戰年月里,人民痛苦生活的悲慘世界。此外,如《蠶婦》、《傷硤石縣病叟》、《田翁》,反映了人民深受租稅剝削之苦。《雪》、《山中對雪有作》,形象地反映了階級對立的不平現象。

  這類詩篇的寫法特點,不同于從元白到皮日休的新樂府。它運用律詩和絕句的形式而又不為聲律所束縛,精練地把內涵廣闊的境界壓縮在短幅之中,常用鮮明的對比和深透一層寫的手法,使作品富有感染力。語言清新通俗,爽健有力,也顯示了它能突破同時代華靡詩風,具有創新精神。嚴羽《滄浪詩話·詩體》列有杜荀鶴體,足見他的詩風在當時有一定影響。可是另一些評論家則譏斥為鄙俚近俗(《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引《幕府燕閑錄》),亦殊淺易(翁方綱《石洲詩話》),是"晚唐之下者,是下凈優人口中語(楊慎《升庵詩話》)。

  《唐風集》通行有明汲古閣刊本。近人劉世珩輯《貴池先哲遺書》本,有補遺1卷。1959年中華書局上海編輯所即以劉刻本為底本,并據《全唐詩》加以補錄、校勘,編成《杜荀鶴詩》,與《聶夷中詩》合刊印行。又有清初席刻《唐詩百名家全集》本,題為《杜荀鶴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宋蜀刻本《杜荀鶴文集》3卷。事跡見孫光憲《北夢瑣言》、何光遠《鑒誡錄》、《舊五代史·梁書》本傳、《唐詩紀事》及《唐才子傳》。


杜荀鶴杜荀鶴的介紹


  杜荀鶴(846~904),唐代晚唐時期詩人。字彥之,號九華山人。漢族,池州石埭(今安徽石臺)人。出身寒微。曾數次上長安應考,不第還山。當黃巢起義軍席卷山東、河南一帶時,他又從長安回家。從此“一入煙蘿十五年”(《亂后出山逢高員外》),過著“文章甘世薄,耕種喜山肥”(《亂后山中作》)的生活。溫為他送名禮部,得中大順二年(891)第八名進士(《鑒誡錄》)。得第后次年,因政局動亂,復還舊山,田頵在宣州,很重視他,用為從事。天復三年(903),田頵起兵叛楊行密,派他到大梁與朱溫聯絡。田頵敗死,朱溫表薦他,授翰林學士、主客員外郎,遘重疾,旬日而卒。《唐風集》通行有明汲古閣刊本。近人劉世珩輯《貴池先哲遺書》本,有補遺1卷。1959年中華書局上海編輯所即以劉刻本為底本,并據《全唐詩》加以補錄、校勘,編成《杜荀鶴詩》,與《聶夷中詩》合刊印行。又有清初席刻《唐詩百名家全集》本,題為《杜荀鶴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宋蜀刻本《杜荀鶴文集》 3卷。


杜荀鶴杜荀鶴的苦求為官


  朱溫本名朱全忠,當初是黃巢手下大將,后投降朝廷,官至鳳翔、靜難、武定、昭武四鎮節度使,后稱帝。他專橫霸道,殺人不眨眼,是有名的屠夫皇帝。人們把他比作老虎,他身邊的人如果稍微違背了他的意愿,朱溫立馬就殺了他們。據說他手下的官吏每天當值的時候,要先與家人辭行,作好死的準備,晚上回家后全家相賀又活了一天。他手下的賓客們也是在這種不寒而栗的日子里煎熬。 杜荀鶴游大梁(今河南開封),獻《時世行》10首于朱溫,希望他省徭役,薄賦斂,不合溫意。他旅寄僧寺中,朱溫部下敬翔,勸說他“稍削古風,即可進身”,因此杜荀鶴上《頌德詩》三十首取悅于溫(《鑒誡錄》)。張齊賢是宋真宗時中書門下平章(即宰相),他在《洛陽縉紳舊聞記》中寫道:杜荀鶴把自己寫的頌揚詩托人轉投給他,表達了想見他一面的想法。相關的官員把這事轉達給他,朱溫好像沒有聽到一樣,就這樣杜荀鶴在大梁住了幾個月,進退兩難。

  原來,只要有人求見朱溫,如果已經通報過姓名,而沒有見過的,要是有一天朱溫想見這個人,而他不在的話就會追究相關官員的責任,有時還會丟了腦袋。所以這些來求見的人,即便過了半年半年沒有得到接見,也不能走。有的賓客困在客舍中,無錢無衣,饑寒交迫,負責的人也要留住他不讓他走,不然的話,他們就會得罪的。所以杜荀鶴每天都要到接見賓客的地方,等著朱溫的接見。

  一天清早,朱溫在屋里問:“杜荀鶴在那里?”左右回答:“在客舍里。”左右立即派人找杜荀鶴來,杜荀鶴疾馳如飛趕到。還沒有見到朱溫,這時突然來了一批人,朱溫就見他們一直到中午,朱溫歸家。杜荀鶴對那些官員們說:“我饑餓得很厲害,想回去。”那些人為他擺食,說:“大爺,您給我們留條命吧!如果大王出來要見你,再說你又回去了,我們求死都來不及了!”。

  還沒到晚上,朱溫果然出來了。坐在那里叫手下的人取骰子來。拿來以后,就在那里擲好像在卜什么。好像不開心的樣子,一會兒很生氣多次向手下的人看。手下的人恐怖極了,大氣也不敢出,好像馬上就要赴湯蹈火一樣。一會兒他拿著骰子叫著:“杜荀鶴!”擲下去,六個都是紅色的。他大聲喊道:“苦命的秀才!”

  杜荀鶴進來以后,朱溫招手叫他靠近,杜荀鶴馬上跑到臺階下要行禮。朱溫說:“秀才可以不行禮。”杜荀鶴連聲喏喏,因恐懼而汗如雨下,再三再四地拜謝,就面色慘然坐下,渾身發抖,神不附體。朱溫慢慢說:“我聽說秀才很久了。”杜荀鶴聽到這話后,又想下臺階拜謝,朱溫說:“不用了。”于是再拜后坐下。這時朱溫看著左右說:“好像下雨了?”就抬抬手,示意立在旁邊的人去看,外面果然下雨了。朱溫仰頭看天,此時天無片云,只是雨點很大,打在窗檐上發出很大的聲音,他自已站起來,對著窗外雨看了很久,又坐下對杜荀鶴說:“秀才你曾經見過無云雨了嗎?”杜荀鶴說:沒有見過。朱溫笑著說:“這就是所謂無云而雨,叫做天哭。不知是什么征兆?”又大笑,左右的人頓時大驚失色,汗如雨下。

  過了很久,朱溫徐徐地對左右的人說:“拿紙筆來,請秀才寫首無云雨的詩吧。”杜荀鶴開始面對著朱溫坐,好像坐在火炭上一樣;又要他寫詩,他不敢推辭,馬上在座位上寫了一首詩。朱溫看后大喜,立即召來賓客們一同飲酒,直到夜半才非常高興地散席了,還專門對左右的人安排道:“明天專門為杜秀才擺一宴。”杜荀鶴拜謝而退。原來他的詩是這樣寫的:“同是乾坤事不同,雨絲飛灑日輪中,若教陰朗都相似,爭表梁王造化功。”意思是說因為梁王(朱溫)有造化,所以才會下無云雨(其實是太陽雨)。明明白白的奉承大獲朱溫歡心。

  杜荀鶴因此獲得了朱溫的歡心。不過杜荀鶴這天好不容易捱回客舍后,驚懼成病,一夜瀉了幾十回,躺在床上不能動彈,幾乎要死去。有關的官員守著他供熱水和藥劑,好像侍候自己親生父母一樣。第二天清早還沒有起床,又有官員來催他說:大王要見秀才了,請速上馬!杜荀鶴不得已,梳洗上馬,等到的時候,催他的人已經遇見六七撥了。杜荀鶴病后困頓無力,腳步顫抖,行動遲緩。朱溫自已起來迎著他說:杜秀才‘爭表梁王造化功’?杜荀鶴立即忘了病癥,趨步如飛,向朱溫連拜四次,言語行動好像正常人一樣。

  于是朱溫專門為他送名禮部,杜荀鶴才得中第八名進士(《鑒誡錄》)。還給他衣服錢物,待他很好,后來以授翰林學士、主客員外郎,可惜杜荀鶴“恃勢侮縉紳,眾怒,欲殺之而未及”,結果“遘重疾,旬日而卒。”當時人以與之交往為恥,“杜荀鶴諂事朱溫,人品更屬可鄙。”(《養一齋詩話》清·潘德輿)


杜荀鶴杜荀鶴的作品特點


  杜荀鶴是晚唐著名的現實主義詩人。他提倡詩歌要繼承風雅傳統,反對浮華,其詩作平易自然,樸實質明暢,清新秀逸。著有《唐風集》(十卷),其中三卷收錄于《全唐詩》。

  詩人的本性,天然好賦吟,作中多有如此之自詠:

  “無人開口不言利,只我白頭空愛吟。”(《山居自遣》)

  “苦吟只天性,直道世將非。”(《寄從叔》)

  “江湖苦吟士,天地最窮人。”(《郊居即事投李給事》)

  “不是營生拙,都緣覓句忙。”(《山中寄友人》)

  “自小僻于詩,篇篇恨不奇。苦吟無暇日,華發有多時。”(《投李大夫》)

  “多慚到處有詩名,轉覺吟詩僻性成。”(《敘吟》) 二、多題贈僧侶寺院隱居山士之作。對佛門有一定的領悟和向往。三、句作中不刻意規避重字。

  “滿酌勸君酒,勸君君莫辭。”(《送人游江南》)

  “今日偶題題似著,不知題后更誰題。”(《題瓦棺寺真上人院矮檜》)

  “男子受恩須有地,平生不受等閑恩。”(《投長沙裴侍郎》)

  “朝喜花艷春,暮悲花委塵。不悲花落早,悲妾似花身。”(《春閨怨》)

  一生苦貧而勵志好學。“貧”慨多見詩中。“晝短夜長須強學,學成貧亦勝他貧。”

  綜觀其詩,成就一般,因其守貧樂道,亦得詩之真趣。雖亦不免干祿戚懷之憂,但也是人之常情。

  詩題材可分三類,風格也因類而別。數量甚多的描寫山林隱居生活的五律追求枯寂靜冷的境界,與晚唐賈島派風格相近。艷情詩近艷麗的溫(庭筠)李(商隱)派詩人韓偓;代表作《春宮怨》以宮女身世象征懷才不遇,有宮詞為唐第一之譽,風暖鳥聲碎,日高花影重頗有名,時稱杜詩三百首,盡在一聯中。奠杜荀鶴文學史地位的是他反映現實、同情下層人民疾苦的詩作。《時世行》二首(《山中寡婦》、《亂后逢林叟》),《題所居村舍》寫戰亂造成的農村蕭條凋敝;《再經胡城縣》聲討殺人升官的官吏;《旅泊遇郡中叛亂示同志》指斥藩鎮乘亂擁兵的野心;《蠶婦》、《田翁》揭露繁重賦役帶給人民的災難;《雪》暴露不平的階級對立,都從不同側面揭示了晚唐亂世社會現實的本質。這類詩用短篇近體濃縮對現實的憂患不平和對人民苦難的深深同情,擅用對比,語言清新通俗而爽健有力,繼承白居易等新樂府詩傳統而有創造發展。嚴羽《滄浪詩話》列杜荀鶴體。今存《唐風集》3卷,是詩人自編詩集,收詩300多首,均律詩絕句。

   詩人



查辭海 chacihai.com baike-map 浙ICP備19001761號-4
主站蜘蛛池模板: 福州市| 达尔| 蒙自县| 永昌县| 琼结县| 满洲里市| 成都市| 万盛区| 新营市| 波密县| 六安市| 五原县| 海晏县| 鞍山市| 江达县| 朝阳市| 铁岭县| 枝江市| 罗城| 永清县| 长治县| 葵青区| 文水县| 富蕴县| 彭泽县| 绥化市| 东光县| 马尔康县| 山西省| 高青县| 西乌珠穆沁旗| 娱乐| 阿鲁科尔沁旗| 石柱| 焦作市| 阳新县| 开平市| 神农架林区| 建水县| 文山县| 井冈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