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題覺禪和 / 作者:杜荀鶴 |
少見修行得似師,茅堂佛像亦隨時。
禪衣衲后云藏線,夏臘高來雪印眉。
耕地誡侵連冢土。
伐薪教護帶巢枝。
有時問著經(jīng)中事,卻道山僧總不知。
|
|
題覺禪和解釋: 《題覺禪和》是唐代杜荀鶴創(chuàng)作的一首詩詞。該詩描述了修行的人與師傅之間的關(guān)系,以及修行者的自省和對自然的感悟。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少見修行得似師,
Rarelydoesoneachievethelevelofthemasterintheirpractice,
茅堂佛像亦隨時。
EventheBuddhistimageinthegrasshutchangeswithtime.
禪衣衲后云藏線,
Thecloudveilingthethreadbehindthemonk'srobe,
夏臘高來雪印眉。
Inwinter,hisbrowsbeartheprintofheavysnowfall.
耕地誡侵連冢土。
Tillingtheland,hewarnsagainstencroachingonthegraveyard,
伐薪教護帶巢枝。
Choppingfirewood,heteachestoprotectthenestsandbranches.
有時問著經(jīng)中事,
Sometimesheasksaboutthemattersrecordedinthescriptures,
卻道山僧總不知。
Butthemountainmonksayshedoesn'tknow.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修行者與師傅的關(guān)系,展示了修行者一心向道的態(tài)度和對自然界的敬畏。詩中的禪師修行有如師傅,罕見得到眾多修行者的領(lǐng)教。茅堂中的佛像也隨著時間的流轉(zhuǎn)而變幻,體現(xiàn)了無常的道理。禪師在自我修行中,保持謙虛的態(tài)度,隱藏了自己修行的線索,只有眉間的雪印才是他修行的見證。并且,禪師在日常生活中教誨修行者,從耕地到伐薪,教導他們要尊重自然界的生命,保護它們的棲息地。
然而,當修行者向禪師請教經(jīng)書中的問題時,禪師卻表示自己并不明白。這表明,禪師注重的是修行者在實際生活中的實踐和領(lǐng)悟,而不是對經(jīng)書的理論知識的追求。
整首詩意深遠,通過對修行者與師傅關(guān)系的描繪,表達了師徒之間相互啟迪、相互學習的精神。同時,詩中所體現(xiàn)的謙虛和對自然的敬畏,也體現(xiàn)了中國古代修行者對道教思想的理解與追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