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酬張員外見寄 / 作者:杜荀鶴 |
分應天與吟詩老,如此兵戈不廢詩。
生在世間人不識,死于泉下鬼應知。
啼花蜀鳥春同苦,叫雪巴猿晝共饑。
今日逢君惜分手,一枝何校一年遲。
|
|
酬張員外見寄解釋: 酬張員外見寄
分應天與吟詩老,
如此兵戈不廢詩。
生在世間人不識,
死于泉下鬼應知。
啼花蜀鳥春同苦,
叫雪巴猿晝共饑。
今日逢君惜分手,
一枝何校一年遲。
中文譯文:
回答張員外的來信
父母都贊賞我的詩才,
即使在這充滿戰亂的年代,我也不忘寫詩。
當我活在世上,人們不了解我,
當我死于地下泉水,鬼神定會知曉。
蜀地的鳥兒以淚化聲,與我共同忍受春天的困苦,
巴山的猿猴在白天叫喊以共同排遣饑餓。
今天遇到您,我很惋惜地與您分別,
只希望一朵花枝,一年后它能遲些開放。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唐代詩人杜荀鶴的作品,以應酬張員外來信為題材,表達了詩人堅持寫作、追求藝術的決心和對生死的思考。
詩人堅持寫詩,即使在兵戈紛亂的時代,詩人認為詩歌有其獨特的價值,不應因戰亂而廢棄。然而,在現世間,很少有人能夠理解詩人的藝術追求,對于詩人的努力和才華常常被忽視。然而,在死后,詩人相信鬼神一定會知道他的存在和他的詩歌。
詩中描繪了蜀地的鳥以淚化聲,巴山的猿猴在白天叫喊,表達了詩人堅持與自然共同承受困苦的態度。
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之間的別離,他很珍惜與張員外的相遇,希望一年后花朵能遲些開放,寓意著詩人對未來的希望和對繼續創作的決心。
總的來說,這首詩在表達詩人對詩歌創作的堅持和追求的同時,也透露出詩人對于生死和人世間認知的思考,以及對逝去友情的惋惜之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