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李大夫 / 作者:杜荀鶴 |
自小僻于詩,篇篇恨不奇。
苦吟無暇日,華發(fā)有多時。
進取門難見,升沈命未知。
秋風夜來急,還恐到京遲。
|
|
投李大夫解釋: 《投李大夫》是唐代詩人杜荀鶴創(chuàng)作的一首詩。以下是這首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自小對詩并不感興趣,每篇詩都以為平常。苦于對詩無暇的日子,不知不覺已經(jīng)有了花白的頭發(fā)。進入大門是很難見到的,晉升進退的命運也未可知。秋風在夜里急速地吹過,我仍然擔心去京城會遲到。
詩意:
這首詩寫詩人杜荀鶴自小無法投入詩歌創(chuàng)作,并對自己的作品不以為意。他時常苦于沒有時間和心情去創(chuàng)作詩歌,但不知不覺中,年歲已經(jīng)漸長,頭發(fā)已經(jīng)花白。他也感嘆進入高門是困難的,而升官降職的命運也不確定。最后,他描述了秋風夜來的景象,表達了心中的不安和焦慮。
賞析:
杜荀鶴在這首詩中展示了他對詩歌的矛盾情感。他自稱“自小僻于詩”,表示自己對詩歌不感興趣,并對自己的作品不滿意。然而,他又坦言“篇篇恨不奇”,說明他對自己的詩歌有所期待和追求。他苦于沒有時間和心情去創(chuàng)作詩歌,但又意識到時間已經(jīng)過去,年歲已長。
詩中的“進取門難見”和“升沈命未知”暗示了杜荀鶴對于官場的焦慮和不確定感。他意識到要進入高級官職是困難的,而且升降官職的命運無法預測。這種迷茫和不安感在他心中產生了強烈的矛盾情緒。
最后,他描述了秋風夜來的景象,以表達自己內心的不安和焦慮。他擔心自己要去的京城,路途會耽誤。這種緊迫感和不安感進一步加深了整首詩的詩意。
總體來說,杜荀鶴通過《投李大夫》這首詩,表達了他對詩歌的矛盾情感、對官場的焦慮和不確定感,以及對未來的不安和焦慮。這首詩既反映了作者個人的困惑和迷茫,也具有普遍的人生感悟和思考的價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