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亂后逢李昭象敘別 / 作者:杜荀鶴 |
李生李生何所之,家山窣云胡不歸。
兵戈到處弄性命,禮樂向人生是非。
卻與野猿同橡塢,還將溪鳥共漁磯。
也知不是男兒事,爭奈時情賤布衣。
|
|
亂后逢李昭象敘別解釋: 亂后逢李昭象敘別
李生李生何所之,
家山窣云胡不歸。
兵戈到處弄性命,
禮樂向人生是非。
卻與野猿同橡塢,
還將溪鳥共漁磯。
也知不是男兒事,
爭奈時情賤布衣。
譯文:
李生李生你去了何方,
故鄉山上霧繚繞,你為何不歸?
戰亂遍及各處,危及性命,
而禮樂之道卻被人們用來判斷是非。
我卻與野猿為伴在橡樹之下,
和溪鳥一起垂釣于河上釣魚臺。
我知道這不是一個真正的男兒應當做的事,
可是情勢迫使我只能穿著簡樸的衣服。
詩意:
這首詩是唐代杜荀鶴的作品,表達了作者對李昭象離去的惋惜以及對戰亂時期的感慨。
首先,詩中描繪了李昭象遠離故鄉,不歸山中的情景,展示了戰亂時期人們流離失所的悲涼和無奈。
其次,通過禮樂與人生是非相對照的方式,反映了戰亂時期禮樂之道被忽略,人們只能以性命為重的現實。這反映了作者對亂世的痛惜和對傳統文化的思考。
最后,詩中的野猿、橡樹和溪鳥、釣魚臺的描寫,表達了作者對自由自在、寧靜安逸的向往,與紛亂的世相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雖然作者心知這不是一個真正的男兒所應做的事情,但時情的賤質迫使他只能過上簡樸的生活。
賞析:
杜荀鶴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了對戰亂時期的思考和對自由寧靜生活的向往。詩中通過對李昭象離去的描寫,表達了對亂世的感嘆和無奈。通過禮樂與生死相對照的方式,揭示了戰亂時期人們對傳統文化的忽略。最后,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寫,展示了作者對清幽寧靜生活的向往。整首詩意深遠,感人肺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