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寄同人 / 作者:杜荀鶴 |
盡與貧為患,唯余即不然。
四方無靜處,百口度荒年。
白發生閑事,新詩出數聯。
時情竟如此,不免卻歸田。
|
|
寄同人解釋: 詩詞《寄同人》是唐代詩人杜荀鶴的作品。下面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寄同人
盡與貧為患,唯余即不然。
四方無靜處,百口度荒年。
白發生閑事,新詩出數聯。
時情竟如此,不免卻歸田。
譯文:
寄給同道中人
時常與貧困為伴,只有內心的寧靜并不受到影響。
四方皆無安寧之處,一家百口度過貧困的歲月。
白發無故卷入紛爭,創作了一些新的詩聯。
時代狀況竟如此,難以避免只能返回田園。
詩意:
《寄同人》這首詩詞寫到了作者的困境和對現實的感嘆。詩人面對貧窮困苦,與之為伍已久,只有內心的寧靜使他得以在困苦中保持堅毅和堅守初心。然而,他周圍的環境并不穩定,四處都是烽火與沖突,他的家庭度過了許多艱難的年頭。詩人已經年事已高,本應過上平靜的晚年,但卻卷入了一些不必要的爭斗和紛爭。然而,他依然對這個時代的現狀表示了無奈之情,只能退隱回歸田園。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練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對困苦生活的認識與感悟,情感真摯。通過描寫自己的境遇和內心的堅守,表達了詩人對社會現實的不滿與對田園生活的向往。詩中以“盡”、“四方”、“百口”等詞語的使用,突出了貧困給詩人帶來的無處安身之感,而“白發生閑事”、“新詩出數聯”更是突出了詩人想擺脫現實束縛,回歸田園生活和追尋內心情感的愿望。整首詩詞節奏緊湊,字句簡練,表達了詩人對現實的思考與對理想的向往,幽含了一種對寧靜與自由的向往,使人思索人生的意義和處世之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