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第出關投鄭拾遺 / 作者:杜荀鶴 |
丹霄桂有枝,未折未為遲。
況是孤寒士,兼行苦澀詩。
杏園人醉日,關路獨歸時。
更卜深知意,將來擬薦誰。
|
|
下第出關投鄭拾遺解釋: 《下第出關投鄭拾遺》
丹霄桂有枝,未折未為遲。
況是孤寒士,兼行苦澀詩。
杏園人醉日,關路獨歸時。
更卜深知意,將來擬薦誰。
中文譯文:
紅霞綠葉桂樹枝,不采不為過遲。
何況我這貧寒士,還寫著苦澀詩。
杏園人醉晌午時,關口路上獨歸時。
進一步卻更明白含意,如何將來推薦誰。
詩意和賞析:
這是一首描寫士人不甘落第、渴望科舉功名的詩。詩人自稱“孤寒士”,形容自己命運乖舛、貧寒無依。他心懷抱負,寫下一首首苦澀的詩篇,期待有一天能夠通過自己的才能得到薦舉。
詩中描寫了杏園的景象,也暗示了士人為文學事業所困,宛如在杏園中,在春日醉飲,卻忘記了時間的流逝。關口路上的獨歸則象征了士人孤寂的心境。詩的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的決心和期待,他籌劃著將來要推薦給誰,以期能夠獲得成功。
整首詩通過簡潔明了的語言,抒發了士人的志向和愿望,展現了他們在逆境中堅持不懈的精神。同時,也反映了唐代科舉制度對士人的壓力和希望,以及他們追求功名的努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