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送黃補闕南遷 / 作者:杜荀鶴 |
得罪非天意,分明謫去身。
一心貪諫主,開口不防人。
自古有遷客,何朝無直臣。
喧然公論在,難滯楚南春。
|
|
送黃補闕南遷解釋: 《送黃補闕南遷》
得罪非天意,分明謫去身。
一心貪諫主,開口不防人。
自古有遷客,何朝無直臣。
喧然公論在,難滯楚南春。
中文譯文:
得罪非天意,鮮明地謫去了身。
心中只貪圖諫言,開口無意防范他人。
古來就有遷徙的客人,哪個朝代沒有直言的臣子。
喧然的公眾言論在喉舌,難以阻擋楚南的春天。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送黃補闕南遷》是唐代杜荀鶴所作,詩人通過描寫一個被貶謫南遷的官員的遭遇和心境來表達對時局的思考和感慨。詩中用簡練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對官員們遭遇貶謫的無奈和憤懣之情。
首兩句“得罪非天意,鮮明地謫去了身”,詩人直言自己的貶謫不是天意,而是由于行為引起的。接著,“一心貪圖諫言,開口無意防范他人”,詩人表達了自己一心為朝廷諫言,但沒有料到會引來不測。這里的“諫言”指的是對朝廷的忠告和批評,而“開口不防人”則意味著詩人坦然直言,不會隱瞞或謹言慎行。
下兩句“自古有遷徙的客人,哪個朝代沒有直言的臣子”,詩人揭示了在朝廷中,長期以來就有被貶謫或遷徙的官員,也有敢于直言的臣子,表達了自己對這種現象的無奈和對直言者的敬佩。最后兩句“喧然的公眾言論在喉舌,難以阻擋楚南的春天”,則反映了朝廷上下對官員貶謫的評論,以及詩人對南方春天溫暖生機勃勃的景象的思念。
總之,這首詩意蘊含在簡單直接的語言之中,表達了詩人對自己貶謫以及官員遷徙和直言現象的感嘆和思考,以及對南方春天溫暖、充滿希望的向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