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維揚春日再遇孫侍御 / 作者:杜荀鶴 |
本為榮家不為身,讀書誰料轉家貧。
三年行卻千山路,兩地思歸一主人。
絡岸柳絲懸細雨,繡田花朵弄殘春。
多情御史應嗟見,未上青云白發新。
|
|
維揚春日再遇孫侍御解釋: 維揚春日再遇孫侍御,朝代:唐代,作者:杜荀鶴。
維揚是指揚州,是當時的一個繁華城市。詩的題目表明了詩人在春天重遇了孫侍御,可能是指杜荀鶴和孫侍御有一段往來或交情。
詩的內容可以分為兩個部分:
第一部分是詩人講述自己曾經生活榮華富貴,但由于家族的倒霉,他的家境轉為貧窮。作為一個讀書人,詩人沒有料到自己的命運會有這樣的轉變。
第二部分是詩人三年來千山萬水行走,在路上思念著一個他歸屬于的地方。這個地方可能是維揚,也可能是他和孫侍御的相見之處。他看到雨中的細柳在岸邊晃動,看到花朵在繡田上盛開。他在思念之中嘆息道,即使是多情的御史,也會嗟嘆看到他白發新生,一事未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的失意和思鄉之情。從“維揚春日再遇孫侍御”的題目來看,詩人和孫侍御有一段往來或交情,但具體情節未有提及。詩人通過自己的遭遇和情感,表達了對榮華富貴的追求和對家鄉的思念之情。
詩人在描寫自己家道轉為貧窮時,依然坦然面對,沒有抱怨或埋怨命運,這是他身為讀書人的胸懷。他將自己的遭遇與那個“一主人”相對照,表達對家鄉的深深眷戀。
通過描繪雨中的細柳和盛開的花朵,詩人表達了對家鄉的懷念之情。這種懷念并不是空洞的,而是與具體的景物聯系在一起,具有生動的形象感。詩人在描述這些景物的同時,也表達了自己內心的情感。
整首詩融入了詩人的個人情感,展示了他對家鄉和過去的眷戀。
杜荀鶴是唐代著名的文學家、政治家。他的詩作多以抒發個人情感和述說自身境遇為主題,這首詩也不例外。通過這首詩,我們可以感受到杜荀鶴那個時代知識分子的生活經歷和內心世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