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劉評事送海禪和歸山 / 作者:杜荀鶴 |
衲外元無象,言尋那路尋。
問禪將底說,傳印得何心。
未了群山淺,難休一室深。
伏魔寧是獸,巢頂亦非禽。
觀色風驅霧,聽聲雪灑林。
凡歸是歸處,不必指高岑。
|
|
和劉評事送海禪和歸山解釋: 詩詞:《和劉評事送海禪和歸山》
朝代:唐代
作者:杜荀鶴
衲外元無象,言尋那路尋。
問禪將底說,傳印得何心。
未了群山淺,難休一室深。
伏魔寧是獸,巢頂亦非禽。
觀色風驅霧,聽聲雪灑林。
凡歸是歸處,不必指高岑。
中文譯文:
禪袍外面沒有絲毫裝飾,言辭尋找哪條路尋找。
請問禪師是從哪里面來的,傳承佛法有何心路。
未了解眾山的深淺,難以長久休息于一處。
制服邪念寧可是獸類,巢穴頂端也不是禽鳥。
觀看景色,風吹走了霧靄,聽到聲音,雪在林中飄灑。
歸才是真正的歸處,不必指向崇山峻嶺。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杜荀鶴為了送別海禪和歸山而寫的。詩中通過描述禪袍的樸素和尋找佛法的心路,表達了對禪師們虔誠追求佛道的贊賞和敬意。詩人感嘆群山的深淺和禪師們長久修行的困難。他認為修行者要制服內心的邪念,就像克制自身的獸性一樣,同時不被世俗的喧囂所誘惑,就像鳥兒不染塵埃一樣。最后,詩人認為真正的歸宿是內心的修行,而不是指向高岑的山峰。
這首詩以簡潔明快的句子,生動地描述了禪宗修行者的境界和內心追求。通過對禪袍、禪師、山水、自然景觀的描繪,表達了對佛學思想和禪宗修行的理解和贊美。整首詩以清新明朗的語言展示了禪宗修行的至高境地,具有深遠的詩意和思想內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