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閩中別所知 / 作者:杜荀鶴 |
觸目生歸思,那堪路七千。
臘中離此地,馬上見明年。
郡邑溪山巧,寒暄日月偏。
自疑雙鬢雪,不似到南天。
|
|
閩中別所知解釋: 《閩中別所知》是唐代杜荀鶴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觸目生歸思,那堪路七千。
臘中離此地,馬上見明年。
郡邑溪山巧,寒暄日月偏。
自疑雙鬢雪,不似到南天。
詩意: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離別故鄉時的思念之情。詩人離開了他熟悉的家鄉,來到了陌生的地方,他觸景生情,回憶起了家鄉的點點滴滴。他感嘆離開家鄉,要經過漫長的七千里路程,心中的思念之情難以言表。他離開的時候是在臘月,一年的盡頭,而他期望在明年早春時能夠回到家鄉。他形容離開的地方郡邑、溪山都十分美麗,但與家鄉的美景相比,總覺得寒冷而缺乏溫暖。他自己的雙鬢已經被白發所覆蓋,但這種白發與南方的陽光相比,卻顯得不夠明亮和溫暖。
賞析:
這首詩以離別為主題,通過描繪詩人的離別之情和對家鄉的思念,表達了詩人內心的孤獨和無奈。詩中使用了一些意象來表達情感,如"觸目生歸思"、"郡邑溪山巧"、"自疑雙鬢雪"等,這些形象的描繪增強了詩歌的意境和感染力。詩人通過對比描述,突出了家鄉的美好與離鄉的苦楚之間的對照,展示了離別所帶來的思鄉之情和心靈的無處安放。整首詩情感真摯,表達了詩人深深的鄉愁和對故鄉的眷戀之情,以及他對人生流離的感慨和無奈之思。
這首詩詞在表達離別之情的同時,也通過對自然景觀的描繪,展示了杜荀鶴細膩的藝術抒情和對家鄉的深厚感情。詩人通過寫景寫情的手法,將自己的心情與自然景物相融合,達到了意境的統一。整首詩語言簡練,形象生動,給人以深深的思索和感慨之情,展示了杜荀鶴作為唐代優秀的詩人之一的才華和情感表達能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