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靈山水閣貽釣者 / 作者:杜荀鶴 |
江上見僧誰是了,修齋補衲日勞身。
未勝漁父閑垂釣,獨背斜陽不采人。
縱有風波猶得睡,總無蓑笠始為貧。
瓦瓶盛酒瓷甌酌,荻浦蘆灣是要津。
|
|
登靈山水閣貽釣者解釋: 《登靈山水閣貽釣者》是唐代詩人杜荀鶴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江上見僧誰是了,
修齋補衲日勞身。
未勝漁父閑垂釣,
獨背斜陽不采人。
縱有風波猶得睡,
總無蓑笠始為貧。
瓦瓶盛酒瓷甌酌,
荻浦蘆灣是要津。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登上靈山水閣,向釣魚者贈詩的情景。詩人看到一位僧人在江上釣魚,他正專心修行,修補袈裟,過著勤勞的生活。盡管詩人未能超過那位閑散的漁父,但他卻選擇了背對著斜陽,不去追求名利。詩人認為,即使有風浪擾亂,他也能安然入睡,因為他沒有貪圖世俗的榮華富貴。他用瓦瓶盛著酒,用瓷甌斟酌,享受著靈山的美景,荻浦和蘆灣是重要的交通要道。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描寫一位僧人和釣魚者的對比,展現了詩人對清修高尚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詩中的僧人代表了修行者,他專心致志地修行,過著簡樸勤勞的生活,體現了對精神境界的追求和對內心平靜的渴望。相比之下,釣魚者閑逸自在,沒有追求名利和功成名就的欲望。詩人選擇了背對斜陽,不采取釣魚者的方式,表達了他對超脫塵俗的追求和對自由自在的生活態度。
詩中的“風波”和“蓑笠”象征著世俗的紛擾和物質的負擔,而詩人選擇了寧靜與安逸。他拋棄了功名利祿,選擇了自在的生活,因此才能夠享受到寧靜和自由。他用瓦瓶盛酒,瓷甌斟酌,表達了他對自然和美好事物的喜愛,同時也顯示了他對自我解放和追求精神滿足的態度。
整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通過對比和象征意象,表達了詩人對寧靜、自由和精神境界的追求。詩人通過自己的選擇和表達,呼喚人們追求內心的平靜和自由,擺脫功名利祿的束縛,追尋更高尚的精神境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