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第東歸道中作 / 作者:杜荀鶴 |
一回落第一寧親,多是途中過卻春。
心火不銷雙鬢雪,眼泉難濯滿衣塵。
苦吟風月唯添病,遍識公卿未免貧。
馬壯金多有官者,榮歸卻笑讀書人。
|
|
下第東歸道中作解釋: 《下第東歸道中作》是唐代詩人杜荀鶴創作的一首詩。詩人在這首詩中抒發了自己在科舉考試中落第后的悲憤和無奈之情。
詩詞的中文譯文為:“一回落第一寧親,多是途中過卻春。心火不銷雙鬢雪,眼泉難濯滿衣塵。苦吟風月唯添病,遍識公卿未免貧。馬壯金多有官者,榮歸卻笑讀書人。”
詩意:詩人在詩中寫道自己一次次參加科舉考試,卻一再落第。他感到落榜很是尷尬,卻無奈地只能回到家鄉。他心中的火熱不曾熄滅,但雙鬢卻已經秀發盈白如雪,眼泉已滿布滿塵污。他唯有苦吟于風月之間,卻只是讓他的病情愈發加重。他周遭已經遍識了許多官員,而他自己卻還是無一官職,生活仍然非常貧困。那些腰金疆壯、身懷職位的人們,卻只嘲笑這些讀書人。
賞析:這首詩表達了杜荀鶴對自己科考不如意的遭遇和內心的苦悶與無奈之情。他通過描寫自己的形象和心境,展示了科舉考試制度對文人的殘酷和無情。詩中的雙關意味也頗為深刻,通過描述自己的不幸和落寞,間接地批評了朝廷官僚體制的不公正。杜荀鶴以自己為代表,表達了讀書人對于科舉制度的不滿和對于官僚階層的諷刺。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展示了詩人的才華和情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