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獻錢塘縣羅著作判官 / 作者:杜荀鶴 |
還鄉(xiāng)夫子遇賢侯,撫字情知不自由。
莫把一名專懊惱,放教雙眼絕冤仇。
猩袍懶著辭公宴,鶴氅閑披訪道流。
猶有九華知己在,羨君高臥早回頭。
|
|
獻錢塘縣羅著作判官解釋: 詩詞的中文譯文:
《獻錢塘縣羅著作判官》
還鄉(xiāng)夫子遇賢侯,
撫字情知不自由。
莫把一名專懊惱,
放教雙眼絕冤仇。
猩袍懶著辭公宴,
鶴氅閑披訪道流。
猶有九華知己在,
羨君高臥早回頭。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唐代杜荀鶴寫給錢塘縣羅著作判官的獻詩。詩人借賢君之口表達了對歸鄉(xiāng)和回到清貞之風的渴望。
詩的第一句描述了詩人還鄉(xiāng)時遇到賢良的朋友。這位朋友撫摸著自己的字和情感,意識到自己無法自由地表達。這里可理解為詩人對于自己文人身份的限制,他不能自由地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接著,詩人告誡這位賢良之君不要糾結于一份名望,放下一些束縛自己的眼界和短視。詩人希望他可以教育他的眼睛超越個人的冤仇,去拓寬自己的思想。
第四句描寫了這位賢人穿著紅袍懶散地離開宴會場合,披上師者的衣袍,去探詢道德和真理。這可以理解為賢人對于功名利祿的不羈,他更加關注精神層面的追求。
詩的結尾兩句表達了詩人對于仍在九華山的友人仍保持深厚友情的羨慕。他羨慕這位賢人高臥山上,早早回歸清雅的歸宿。
整首詩通過描寫賢良之君處理功名利祿與精神追求的對比,抒發(fā)了詩人對于歸鄉(xiāng)和清貞之風的向往。同時也對于朝野之中的風氣進行了反思,表達了詩人對于精神追求的推崇和追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