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題唐興寺小松 / 作者:杜荀鶴 |
雖小天然別,難將眾木同。
侵僧半窗月,向客滿襟風。
枝拂行苔鶴,聲分叫砌蟲。
如今未堪看,須是雪霜中。
|
|
題唐興寺小松解釋: 《題唐興寺小松》是一首唐代詩詞,作者是杜荀鶴。下面是這首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雖小天然別,難將眾木同。
侵僧半窗月,向客滿襟風。
枝拂行苔鶴,聲分叫砌蟲。
如今未堪看,須是雪霜中。
詩意:
這首詩描述了一棵松樹,它雖然很小,但在大自然中與其他樹木有著不同的特征。它的枝葉侵入僧人居住的小窗,月光灑在窗欞上;它的枝條迎著來訪的客人,帶來滿襟的清風;它的枝枝葉葉掛滿了生長在地上的苔蘚,鳥兒在樹上鳴叫,蟲子在樹下叫囂。然而,如今這棵松樹已經不再美麗,只能在雪和霜的覆蓋下,才能勉強值得一看。
賞析:
這首詩以一棵小松樹為主題,通過描寫松樹與周圍環境的互動,表達了作者的情感和思考。
首先,詩中提到這棵松樹與眾木不同,顯示出它在自然界中的獨特性。松樹是中國文化中的象征之一,常被賦予堅韌、長壽、不屈不撓的品質。盡管這棵松樹很小,但它仍然具有與眾不同的特征,不愿與其他樹木同流合污,這表達了作者對堅定立場和獨立個性的追求。
其次,詩中描繪了松樹與人們的互動。松樹的枝葉侵入僧人居住的小窗,給僧人帶來了月光的倩影,營造出一種寧靜的氛圍。松樹的枝條也向來訪的客人送去清風,給人一種賓至如歸的感覺。這種與人的互動,體現了作者對友善和共融的態度。
最后,詩中描寫了松樹的凋落和荒涼。松樹上的苔蘚和樹下的蟲子聲,暗示著松樹的凋敝和破敗。作者認為現在的松樹已經不再美麗,只有在雪霜的覆蓋下,才能勉強值得一看。這種描寫傳達了作者對時光流轉和物事更替的感慨,也反映了人生無常和世事變遷的哲理。
總體而言,這首詩通過描繪小松樹與自然和人的互動,抒發了作者對獨立個性、友善互動以及時光流逝的思考和情感。它展現了杜荀鶴獨特的意境和情感表達能力,是一首充滿禪意和哲理的唐代佳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