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产欧产美韩系列麻豆,最全的欧美大片,日本hiphop大师yokoi,巜人妻私密按摩师3


查辭海

 部首檢索 拼音檢索 近義詞 反義詞 語造 辭海百科
孟郊詩詞作品集:
游子吟 登科后 勸學 古怨別 洛橋晚望 古別離 苦寒吟 列女操/烈女操 游終南山 旅行 游子 歸信吟 春雨后 離思 寓言 秋懷十五首 觀種樹 聞夜啼贈劉正元 結愛(一作古結愛) 曉鶴 夜感自遣(一作失志夜坐思歸楚江,又作苦學吟) 聽藍溪僧為元居士說維摩經 春愁 聞砧 巫山曲 借車 望夫石 嬋娟篇 爛柯石 贈別崔純亮 落第 琴曲歌辭·湘妃怨 橫吹曲辭·長安道 吊國殤 喜雨 蜘蛛諷 送丹霞子阮芳顏上人歸山 招文士飲 擇友 傷春 審交 折楊柳 古意 怨詩(一作古怨) 憑周況先輩于朝賢乞茶 過分水嶺(一作東嶺) 乙酉歲舍弟扶侍歸興義莊居后獨止舍待替人 酒德 感懷 羽林行 車遙遙 小隱吟 雜曲歌辭·游俠行 吊盧殷 悼幼子 溧陽秋霽 和令狐侍郎、郭郎中題項羽廟 蜘蛛諷 送柳淳 送崔爽之湖南 春日同韋郎中使君送鄒儒立少府扶侍赴云陽 送別崔寅亮下第 大隱坊·趙記室俶在職無事 大隱坊·崔從事鄖以直隳職 上達奚舍人 古意贈梁肅補闕 連州吟 泛黃河 題韋承總吳王故城下幽居(韋生,相門子孫) 游枋口 濟源寒食 邀花伴(自注,時在朔方) 再下第 冬日 求友 感懷 臥病 織婦辭 塘下行 橫吹曲辭·折楊柳 有所思聯句 悼亡 哀孟云卿嵩陽荒居 訪嵩陽道士不遇 姑蔑城 答友人贈炭 終南山下作 聽琴 和錢侍郎甘露 燭蛾 邀人賞薔薇 宇文秀才齋中海柳詠 聽琴 贈別殷山人說易后歸幽墅 感別送從叔校書簡再登科東歸 奉報翰林張舍人見遺之詩 答盧仝 答姚怤見寄 酬友人見寄新文 大隱坊·章仇將軍良棄功守貧(一作贈章仇兵馬使) 贈鄭夫子魴 贈主人 桐廬山中贈李明府 吳安西館贈從弟楚客 上張徐州 上河陽李大夫 立德新居 寒溪 同年春燕 游華山云臺觀 下第東歸留別長安知己 老恨 自惜 偷詩 寒地百姓吟(為鄭相其年居河南畿內百姓大蒙矜恤) 惜苦 夜憂 投所知 去婦 勸酒 亂離 古興 感興 罪松 贈農人 偶作 出門行 雜怨(一作古樂府雜怨) 古離別(一作對景惜別) 雜曲歌辭·出門行二首 相和歌辭·雜怨三首 相和歌辭·怨詩 樂府雜曲·鼓吹曲辭·巫山高二首 贈劍客李園聯句 遣興聯句 哭劉言史 哭李丹員外,并寄杜中丞 吊江南老家人春梅 杏殤(杏殤,花乳也,霜翦而落,因悲昔嬰,故作是詩) 峽哀 覽崔爽遺文,因紓幽懷 吊李元賓墳 哭秘書包大監 逢江南故晝上人會中鄭方回 吊房十五次卿少府 傷舊游 哭盧貞國 悼吳興湯衡評事 李少府廳吊李元賓遺字 哭李觀 吊元魯山 吊比干墓 忽不貧,喜盧仝書船歸洛 謝李輈再到 讀經 魏博田興尚書聽嫂命不立非夫人詩 上昭成閣不得,于從侄僧悟空院嘆嗟 喜符郎詩有天縱 借車 聽藍溪僧為元居士說維摩經 夏日謁智遠禪師 列仙文·安度明 列仙文·金母飛空歌 列仙文·清虛真人 列仙文·方諸青童君 江邑春霖奉贈陳侍御 憩淮上觀公法堂 子慶詩 尋裴處士 崢嶸嶺 噴玉布 尋言上人 爛柯石 聞夜啼贈劉正元 讀張碧集 井上枸杞架 答李員外小榼味 品松 酬鄭毗躑躅詠 和宣州錢判官使院廳前石楠樹 和薔薇花歌 搖柳(一作采柳) 忽不貧,喜盧仝書船歸洛 謝李輈再到 讀經 魏博田興尚書聽嫂命不立非夫人詩 上昭成閣不得,于從侄僧悟空院嘆嗟 憑周況先輩于朝賢乞茶 喜符郎詩有天縱 訪嵩陽道士不遇 夏日謁智遠禪師 列仙文·安度明 列仙文·金母飛空歌 列仙文·清虛真人 列仙文·方諸青童君 溧陽秋霽 江邑春霖奉贈陳侍御 憩淮上觀公法堂 子慶詩 尋裴處士 崢嶸嶺 姑蔑城 噴玉布 尋言上人 答友人贈炭 觀種樹 終南山下作 喜雨 讀張碧集 和令狐侍郎、郭郎中題項羽廟 和錢侍郎甘露 燭蛾 井上枸杞架 答李員外小榼味 品松 酬鄭毗躑躅詠 和宣州錢判官使院廳前石楠樹 邀人賞薔薇 和薔薇花歌 曉鶴 搖柳(一作采柳) 宇文秀才齋中海柳詠 壽安西渡奉別鄭相公 汴州留別韓愈 監察十五叔東齋招李益端公會別 與韓愈、李翱、張籍話別 贈竟陵盧使君虔別 贈姚怤別 別妻家 送鄭仆射出節山南(一作酬鄭興元仆射招) 送盧郎中汀 送魏端公入朝 送淡公 送陸暢歸湖州,因憑題故人皎然塔、陸羽墳 留弟郢不得送之江南 奉同朝賢送新羅使 送青陽上人游越 送殷秀才南游 溧陽唐興寺觀薔薇花,同諸公餞陳明府 同溧陽宰送孫秀才 送孟寂赴舉 送道士 送黃構擢第后歸江南 張徐州席送岑秀才 同李益、崔放送王煉師還樓觀,兼為群公先營山居 送超上人歸天臺(一作送天臺道士) 和薛先輩送獨孤秀才上都赴嘉會得青字 送草書獻上人歸廬山 送盧汀侍御歸天德幕 送從舅端適楚地 送李翱習之 同茅郎中使君送河南裴文學 送韓愈從軍 送從叔校書簡南歸(一作東游) 同晝上人送郭秀才江南尋兄弟 送李尊師玄 送玄亮師(一作送道友) 送蕭煉師入四明山 山中送從叔簡 送清遠上人歸楚山舊寺(一作國清上人游蘇、送溪上人) 送豆盧策歸別墅 送曉公歸庭山(一作歸稽亭) 送任載、齊古二秀才自洞庭游宣城 送盧虔端公守復州 送溫初下第 送無懷道士游富春山水(一作送別吳逸士歸山) 大梁送柳淳先入關 山中送從叔簡赴舉 送從弟郢東歸 酬李侍御書記秋夕雨中病假見寄 同從叔簡酬盧殷少府 汝墳蒙從弟楚材見贈,時郊將入秦,楚材適楚 答盧虔故園見寄 答郭郎中 答晝上人止讒作 答韓愈、李觀別,因獻張徐州 答友人 至孝義渡寄鄭軍事唐二十五 送諫議十六叔至孝義渡后奉寄 寄陜府鄧給事 宿空侄院寄澹公 憶江南弟 寄義興小女子 寄張籍 汴州離亂后憶韓愈、李翱 寄崔純亮 寄盧虔使君 寄洺州李大夫 寄院中諸公 春夜憶蕭子真 懷南岳隱士 舟中喜遇從叔簡別后寄上時從叔初擢第歸江南郊不從行 憶周秀才、素上人,時聞各在一方 寄張籍 戲贈無本 贈韓郎中愈 獻襄陽于大夫 贈建業契公 贈黔府王中丞楚 擢第后東歸書懷,獻座主呂侍御 贈萬年陸郎中 贈轉運陸中丞 獻漢南樊尚書 贈城郭道士 抒情因上郎中二十二叔監察十五叔兼呈李益端公柳縝評事 贈道月上人 贈章仇將軍 贈李觀(觀初登第) 嚴河南 贈文應上人(一作贈高僧) 上包祭酒 贈蘇州韋郎中使君 投贈張端公(一作贈裴樞端公) 分水嶺別夜示從弟寂(一作示于孟叔) 過彭澤 旅次湘沅有懷靈均 京山行 夢澤中行 自商行謁復州盧使君虔 獨宿峴首憶長安故人 鴉路溪行,呈陸中丞 往河陽宿峽陵,寄李侍御 西上經靈寶觀(觀即尹真人舊宅) 生生亭 題韋少保靜恭宅藏書洞 新卜清羅幽居奉獻陸大夫 藍溪元居士草堂 題林校書花嚴寺書窗 題從叔述靈巖山壁 蘇州昆山惠聚寺僧房 題陸鴻漸上饒新開山舍 北郭貧居 旅次洛城東水亭 嵩少 與王二十一員外涯游昭成寺 與王二十一員外涯游枋口柳溪 濟源春 看花 浮石亭 游石龍渦(四壁千仞,散泉如雨) 羅氏花下奉招陳侍御 夜集汝州郡齋聽陸僧辯彈琴 汝州陸中丞席喜張從事至同賦十韻 汝州南潭陪陸中丞公宴 和皇甫判官游瑯琊溪 春集越州皇甫秀才山亭 越中山水 游韋七洞庭別業 石淙(一作五淙十首) 喜與長文上人宿李秀才小山池亭 南陽公請東櫻桃亭子春宴 游終南龍池寺 登華巖寺樓望終南山贈林校書兄弟 陪侍御叔游城南山墅 與二三友秋宵會話清上人院 游城南韓氏莊 懊惱 靖安寄居 西齋養病夜懷多感因呈上從叔子云 初于洛中選 渭上思歸 長安羈旅 長安旅情 商州客舍 遠游 嘆命 下第東南行 失意歸吳因寄東臺劉復侍御 秋夕貧居述懷 病起言懷 詠懷(一作詠情,一作感寓) 湖州取解述情 晚雪吟 饑雪吟 訪疾 教坊歌兒 出東門 結交 病客吟 自嘆 君子勿郁郁士有謗毀者作詩以贈之 堯歌(一作舜歌,賞鄭氏莊客去婦) 夷門雪贈主人(是贈陸長源,陸有答詩) 勸友 暮秋感思 達士 長安早春 傷時 將見故人 春日有感 獨愁(一作獨怨,一作贈韓愈) 隱士 退居(一作退老) 遣興 衰松 路病 百憂 怨別 寒江吟 勸善吟(醉會中贈郭行馀) 戲贈陸大夫十二丈(一作樂府戲贈陸大夫十二丈) 古別曲 和丁助教塞上吟 望遠曲 清東曲 南浦篇 求仙曲 有所思 黃雀吟 游俠行 古意 閑怨(一作閨怨) 空城雀 征婦怨 臨池曲 楚怨 巫山高 湘妃怨(一作湘靈祠) 覆巢行 弦歌行 殺氣不在邊 新平歌送許問 邊城吟 貧女詞寄從叔先輩簡 遠愁曲 楚竹吟酬盧虔端公見和湘弦怨 湘弦怨 傷哉行 猛將吟 山老吟 靜女吟 古薄命妾 送遠吟 長安道 長安羈旅行 灞上輕薄行 雜曲歌辭·古離別二首 雜曲歌辭·車遙遙 雜曲歌辭·灞上輕薄行 雜曲歌辭·妾薄命 雜曲歌辭·傷歌行 樂府雜曲·鼓吹曲辭·有所思 弦歌行 吊元魯山 送諫議十六叔至孝義渡后奉寄 苦寒吟 登科居 怨詩
最新收錄:

暫未開通

孟郊
孟郊簡介

全 名 孟郊

孟郊孟郊簡介


  孟郊,(751~814),唐代詩人。字東野。漢族,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祖籍平昌(今山東臨邑東北),先世居洛陽(今屬河南)。唐代著名詩人。現存詩歌500多首,以短篇的五言古詩最多,代表作有《游子吟》。有“詩囚”之稱,又與賈島齊名,人稱“郊寒島瘦”。元和九年,在閿鄉(今河南靈寶)因病去世。張籍私謚為貞曜先生。


孟郊孟郊的軼事:巧挫欽差


  唐朝時候,武康縣出了個才子叫孟郊。這個孟郊出身微賤,但讀書用功,方才出眾。

  一年冬天,有個欽差大臣來到武康縣了解民情。縣太爺大擺宴席,為欽差大人接風。正當縣太爺舉杯說“請”,欽差大人點頭應酬的辰光,身穿破爛綠色衣衫的小孟郊走了進來。縣太爺一見很不高興,眼珠一瞪喝道:“去去去,來了小叫花子,真掃雅興。”

  小孟郊氣憤地頂了一句:“家貧人不平,離地三 尺有神仙?!?/p>

  “唷!小叫花子,你甭獅子開大口,我倒要考考你。我出個上聯,你若對得出,就在這里吃飯。若是對不出,我就判你個私闖公堂,打斷你的狗腿?!睔J差大臣陰陽怪氣地說。

  “請吧?!毙∶辖家稽c也不害怕。這欽差大人自恃才高,又見對方是個小孩,便搖頭晃腦地說:“小小青蛙穿綠衣”

  小孟郊見這位欽差大臣身穿大紅蟒袍,又見席桌上有一道燒螃蟹,略一沉思,對道:“大大螃蟹著紅袍”

  欽差一聽,氣得渾身象篩糠,但有話說在先,又不好發作,便對縣官說:“給這小兒一個偏席,賞他口飯,看我再和他對?!?/p>

  這老欽差三杯老酒落肚,又神氣活現開了,他斜了一眼小孟郊,又陰陽怪氣地說:“小小貓兒尋食吃”

  小孟郊看著象饞狗啃骨頭似的欽差大臣,又看著拍馬溜須的縣太爺,心想,你們這幫貪官污吏,便怒氣沖沖地回敬道:“大大老鼠偷皇糧”。

  欽差大臣、縣太爺一聽嚇得目瞪口呆,出了一身冷汗。原來他們吃得正是救災的銀子呢,只好做賊心虛了。


孟郊孟郊的鐵事:郊島情結


  中唐詩人孟郊、賈島的合稱。孟郊比賈島大28歲,是賈島的前輩詩人。但他們都是遭際不遇,官職卑微,一生窮困,一生苦吟。

  孟郊“一生空吟詩,不覺成白頭”(《送盧郎中汀》);賈島“一日不作詩,心源如廢井”《戲贈友人》,相傳他“二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魏泰《臨漢隱居詩話》)。他們又都是韓愈的詩友。韓愈對他們的詩也都很贊賞,說孟郊詩“橫空盤硬語,妥貼力排奡”(《薦士》),賈島詩“奸窮怪變得,往往造平淡”(《送無本師歸范陽》),但重視郊較過于島。郊、島二人偶有詩相投贈,在當時并不齊名。唐末張為《詩人主客圖》列孟郊為“清奇僻苦主”,賈島則為“清奇雅正”的升堂七人之一。宋代歐陽修始以兩人并舉,謂“孟郊、賈島之徒,又得其悲愁郁堙之氣”(《書梅圣俞稿后》),蘇軾有“郊寒島瘦”(《祭柳子玉文》)之論。二家詩“清奇”“悲愁”,造語刻煉,白描不用詞藻,是共同之處。但孟郊詩以五古為主,不作律詩;賈島詩以五律為主,古體較少;孟郊對社會生活觀察較廣,感情較深,有關心國事民生的作品;賈島則生活較窄,對世事較冷淡,一味枯寂幽峭,情調凄黯,是不同之處。潘德輿以為“郊島并稱,島非郊匹,人謂寒瘦,郊并不寒也”(《養一齋詩話》)。此論有代表性。但賈島對后來的影響大于孟郊:晚唐五代被詩論家稱為“賈島時代”(聞一多《賈島》),宋代“九僧”、“四靈”,明代“竟陵派”,清代“浙派”,學賈島成為流派;學孟郊的只是個別的詩人。


孟郊孟郊的故里


  孟郊故里位于浙江德清縣城武康,“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唐代詩人孟郊的《游子吟》婦孺皆知。到了浙江德清縣城武康,方知這里就是孟郊故里,詩人足跡猶存。清河坊故里,有東野古井和孟郊祠;德清博物館內,有“東野古井”碑和古井井圈;河濱公園內,有孟郊像;春暉公園內,有“慈母春暉”長幅浮雕,鐫刻了冰心書寫的《游子吟》。 


孟郊孟郊的生平


  孟郊:湖州武康人(今浙江湖州市德清縣武康鎮),祖籍平昌(今山東臨邑縣),先世居洛陽(今屬河南)。父庭玢,任昆山縣尉時生郊。孟郊早年生活貧困,曾周游湖北、湖南、廣西等地,無所遇合,屢試不第。貞元中張建封鎮守徐州時,郊曾往謁。46歲(一說45歲),始登進士第,有詩《登科后》:“昔日齷齪不足夸,今朝放蕩思無涯;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然后東歸,旅游汴州(今河南開封)、越州(今浙江紹興)。貞元十七年(801年),任江南溧陽尉。其代表名詩《游子吟》就是在溧陽時所作。在任時常以作詩為樂,作不出詩則不出門,故有“詩囚”之稱,不事曹務,還被罰半俸。不久棄官。他前妻早死,三子夭折。仕途的坎坷,家境的凄苦,對他的思想和創作都有極大的影響。元和初,河南尹鄭余慶奏為河南水陸轉運從事,試協律郎,定居洛陽。60歲時,因母死去官。鄭余慶鎮守興元,又奏為參謀、試大理評事。郊應邀前往,到閿鄉(今河南靈寶),八月己亥(二十五)日(9月12日)暴病去世,時為元和九年(814年),孟郊的朋友韓愈等人湊了100貫為他營葬,鄭余慶派人送300貫,“為遺孀永久之賴”。


孟郊孟郊的詩風


  人們曾把孟郊與韓愈并稱“韓孟詩派”,主要是因為他們都尚古好奇,多寫古體詩。但孟郊所作,多為句式短截的五言古體,用語刻琢而不尚華麗,擅長寓奇特于古拙,如韓愈所謂“橫空盤硬語,妥帖力排奡”(《薦士》)。而韓愈的七言古體最具特色,氣勢雄放而怪奇瑰麗。他們的詩都很有力度,但韓愈的力度是奔放的,孟郊的力度則是內斂的。他更多地學習了漢魏六朝五言古詩的傳統,正如李翱所說,“郊為五言詩,自漢李都尉(陵)、蘇屬國(武)及建安諸子、南朝二謝,郊能兼其體而有之”(《薦所知于徐州張仆射書》)。因此,與大歷、貞元詩人相比,他更接近漢、魏風骨;而與他之后的韓愈、李賀相比,則又較多地保留了大歷、貞元詩風的痕跡。這并不是說孟郊只是一味模仿漢魏六朝詩風,在學習古代詩歌藝術的同時,他又有自己鮮明的特色。

  在內容上,孟郊的詩超出了大歷、貞元時代那些狹窄的題材范圍。固然,他的詩的主旋律是中下層文士對窮愁困苦的怨懟情緒,這是他屢試不第、仕途艱辛、中年喪子等生活遭遇決定的;但他還是能透過個人的命運看到一些更廣闊的社會生活,并以詩來反映這些生活。其中有的揭露、針砭了社會上人際關系中的丑惡現象,有的則尖銳地揭示了貧富之間的不平等。如《寒地百姓吟》以“高堂捶鐘飲,到曉聞烹炮”與“霜吹破四壁,苦痛不可逃”兩相對照,《織婦辭》描寫了織婦“如何織绔素,自著藍縷衣”的反常現象。他寫這種詩常有很深刻的心理體驗,如《寒地百姓吟》中“寒者愿為蛾,燒死彼華膏”之句,實非泛泛紀述民間疾苦者可比。應該說,在杜甫之后,孟郊又一次用詩歌深入地揭露了社會中貧富不均、苦樂懸殊的矛盾。孟郊還有一些詩描寫了平凡的人倫之愛,如《結愛》寫夫妻之愛,《杏殤》寫父子之愛,《游子吟》寫母子之愛,這些題材已經在很長時間內被詩人們忽視了。

  其中《游子吟》是一首真摯深沉、感人至深的小詩: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在藝術手法上,孟郊的詩歌中出現了大歷、貞元詩歌所沒有、在這以前也不曾有過的新特點,即韓愈《貞曜先生墓志銘》中所說的“鉤章棘句,掏擢胃腎“式的險奇艱澀。這一方面與他刻意求工,精思苦吟有關,另一方面與他心情郁悶、情緒低沉有關。在《夜感自遣》中,他說自己“夜學曉不休,苦吟鬼神愁。如何不自閑,心與身為仇”。苦苦地寫詩,就必然要道人所未道,刻意尋求新詞句,用過去詩中少見的僻字險韻與生冷意象;而心理的壓抑、不平,使得他所追求的新的語言表現多帶有冷澀、荒寞、枯槁的色彩和意味,從而盡可能把內心的愁哀刻劃得入骨和驚聳人心,如:

  老蟲干鐵鳴,驚獸孤玉咆(《秋懷十五首》之十二);

  病骨可剸物,酸呻亦成文。瘦攢如此枯,壯落隨西曛(同上之五);

  冷露滴夢破,峭風梳骨寒。席上印病文,腸中轉愁盤(同上之二);

  蜿蜒相纏掣,犖確亦回旋。黑草濯鐵發,白苔浮冰錢(《石淙十首》之四);

  勁飆刷幽視,怒水懾余湍(同上之十)。

  在這些詩中,他精心選用了“剸”、“梳”、“印”、“刷”等令人感到透骨鉆心的動詞與“峭風”、“老蟲”、“病骨”、“鐵發”、“怒水”、“勁飆”、“黑草”、“冰錢”等感覺上屬于暗、冷、枯、硬的意象相配,構成了一組組險怪、生硬、艱澀的句子,傳達了他心中難言的憤懣愁苦。對于孟郊的詩風,歷來的評價相去甚遠。如韓愈、李翱固然對他褒揚有加,而后世如元好問卻稱之為“詩囚”(《論詩三十首》),蘇軾更將其詩譬喻為外殼堅硬而嚼之無味的“空螯”(《讀孟郊詩》)。但平心而論,孟郊詩的語言獨創性是無可否認的。宋人許顗《彥周詩話》謂其“能殺縛事實,與意義合,最難能之”,就是對他能以強有力的語言改造客觀事物的形態以表現自我的心理表示贊賞,這確非易事。

  當然,孟郊也有平易樸素、自然流暢的詩作,但這些詩作在當時并不太引人注目(盡管《游子吟》等詩在后世被廣泛傳誦),倒是上述風格的詩作,在內容上、語言上都顯示了元和年間詩歌創作的新變化、新特點。好奇尚險的詩風在韓愈手中有了進一步發展并蔚為風氣。


孟郊孟郊的評價


  唐人認為孟詩是“元和體”的一種,“元和已后”,“學矯激于孟郊”(李肇《唐國史補》)。唐末張為作《詩人主客圖》,以他為“清奇僻苦主”。宋詩人梅堯臣、謝翱,清詩人胡天游、江湜、許承堯,寫作上都受到他的影響。對孟詩的評價,持褒義論的,韓愈、李觀以后,有貫休、黃庭堅、費袞、潘德輿、劉熙載、陳衍、錢振锽、夏敬觀等;持貶義論的,有蘇軾、魏泰、嚴羽、元好問、王闿運等。他和賈島都以苦吟著稱,又多苦語。蘇軾稱之“郊寒島瘦”(《祭柳子玉文》),后來論者便以孟郊、賈島并稱為苦吟詩人代表,元好問甚至嘲笑他是“詩囚”(《論詩三十首》)。今傳本《孟東野詩集》10卷,出自北宋宋敏求所編刊,黃丕烈所藏北宋蜀本,已不可見。陸心源所藏汲古閣影宋精本,今歸日本。通行本有汲古閣本,閔刻朱墨本?!端牟繀部酚坝『贾萑~氏藏明弘治本。1959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刊印華忱之校訂《孟東野詩集》,末附孟郊年譜、遺事輯錄。注釋有陳延杰《孟東野詩注》,夏敬觀選注《孟郊詩》。事跡可參考韓愈《貞曜先生墓志銘》、新、舊《唐書》本傳、夏敬觀《孟東野先生年譜》、華忱之《唐孟郊年譜》。


孟郊孟郊的紀念


  孟郊謝世后不久邑人即立孟郊祠,它位于德清縣武康鎮春暉街與鐵路交叉口往西10余米。

  因晚唐兵亂不斷而遭毀。南宋景定年間(1260--1264)武康知縣國材喜得進士舒岳祥祖傳家藏的孟郊遺像后重建祠堂,奉祀孟郊,元代至正十六年(1356)毀于兵荒馬亂。清代乾隆十一年(1746)遷回原址,改祠為寺設置山門,后又復為孟祠。日寇侵略中國時期,實行野蠻殘酷的“三光政策”三次放火燒武康,城、郊夷為平地,孟祠四周的民房全部化為灰燼,但日寇因畏懾于孟郊的聲名與神靈,對孟祠一不敢縱火,二不敢動物,使孟祠秋毫未損,奇跡般地幸存下來。文革“破四舊”時遭毀,我們如今所見到的孟祠,是在1998年經過第四次重建的。

  走進祠內一尊金碧輝煌的塑像,高達3.2米,他就是孟郊。塑像上方的橫聯是“貞曜千秋”意思就是說東野先生的精神會流芳百世,豎聯是“名詩一首抒盡人間母子情,巨篇五百詠遍天下平民心”。


孟郊孟郊的作品


  孟詩現存500多首,以短篇五古最多,沒有律詩。藝術上不蹈襲陳言,或擅長用白描手法,不用典故詞藻,語言明白淡素,而又力避平庸淺易;或“鉤章棘句,掐擢胃腎”(《墓志》),精思苦煉,雕刻其險;如韓愈所說“規模背時利,文字覷天巧”(《答孟郊》),一掃大歷以來的靡弱詩風。

  其中有的詩篇反映時代現實、揭露藩鎮罪惡,如《征婦怨》、《感懷》、《殺氣不在邊》、《傷春》等;有的關心人民生活、憤慨貧富不平,如《織婦辭》、《寒地百姓吟》等。

  有的表現骨肉深情,如《游子吟》、《結愛》、《杏殤》等;有的刻畫山水風景,如《汝州南潭陪陸中丞公宴》、《與王二十一員外涯游枋口柳溪》、《石淙》、《寒溪》、《送超上人歸天臺》、《峽哀》、《游終南山》等;雖然社會生活內容不同,都思深意遠,造語新奇,體現了孟詩的特色。有些作品如《秋懷》等,則情調不免低沉;“出門即有礙,誰謂天地寬”(《贈崔純亮》)一類詩句,雖反映了世途艱險,但也表現了狹窄的心情。

  孟郊專寫古詩以短篇五古最多。其中有的詩反映現實,揭露藩鎮罪惡,如《征婦怨》、《感懷》、《殺氣不在邊》、《傷春》等;有的關心人民疾苦,憤慨貧富不均,如《織婦辭》、《寒地百姓吟》等。

  有的寫仕途失意,抨擊澆薄世風,如《落第》、《溧陽秋霽》、《傷時》、《擇友》等,還有的自訴窮愁,嘆老嗟病,如《秋懷》、《嘆命》、《老恨》等。

  而“出門即有礙,誰謂天地寬”(《贈崔純亮》)一類詩,雖反映了世途艱險,但也表現了作者偏激的心情。孟詩藝術風格,或長于白描,不用詞藻典故,語言明白淡素而又力避平庸淺易;或精思苦煉,雕刻奇險。這兩種風格的詩,都有許多思深意遠、造語新奇的佳作。但也有些詩過于艱澀枯槁,缺乏自然之趣。

  他和賈島齊名,皆以苦吟著稱,唐人張為稱他的詩“清奇僻苦主”,而蘇軾則稱“郊寒島瘦”。后來論者把孟、賈二人并稱為苦吟詩人的代表。

  今傳本《孟東野詩集》10卷。人民文學出版社刊印有華忱之校訂《孟東野詩集》。夏敬觀、華忱之均著有其年譜。一生困頓,性情耿介,詩多描寫民間疾苦和炎涼世態。語言力戒平庸,追求瘦硬奇僻的風格。與賈島齊名,人稱“郊寒島瘦”。

   詩人



查辭海 chacihai.com baike-map 浙ICP備19001761號-4
主站蜘蛛池模板: 高淳县| 恭城| 许昌县| 绥芬河市| 澄迈县| 杭州市| 乐东| 潮安县| 拉萨市| 申扎县| 天镇县| 遂宁市| 汉沽区| 诸暨市| 柘荣县| 海盐县| 屯昌县| 平度市| 新安县| 沧源| 大化| 江阴市| 清河县| 德江县| 临猗县| 盐山县| 长沙市| 武定县| 金门县| 新邵县| 安西县| 长阳| 建平县| 郁南县| 慈利县| 来安县| 邮箱| 郸城县| 克山县| 富平县| 四子王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