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憩淮上觀公法堂 / 作者:孟郊 |
動覺日月短,靜知時歲長。
自悲道路人,暫宿空閑堂。
孤燭讓清晝,紗巾斂輝光。
高僧積素行,事外無剛強。
我有巖下桂,愿為爐中香。
不惜青翠姿,為君揚芬芳。
淮水色不污,汴流徒渾黃。
且將琉璃意,凈綴芙蓉章。
明日還獨行,羈愁來舊腸。
|
|
憩淮上觀公法堂解釋: 《憩淮上觀公法堂》是唐代孟郊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動覺日月短,
靜知時歲長。
自悲道路人,
暫宿空閑堂。
孤燭讓清晝,
紗巾斂輝光。
高僧積素行,
事外無剛強。
我有巖下桂,
愿為爐中香。
不惜青翠姿,
為君揚芬芳。
淮水色不污,
汴流徒渾黃。
且將琉璃意,
凈綴芙蓉章。
明日還獨行,
羈愁來舊腸。
詩意:
這首詩以淮河畔的一座法堂為背景,表達了詩人內心對光陰短暫和歲月流逝的感慨。詩人感嘆時間的快速流逝,意識到歲月的長久。他在法堂中暫時停留,思考著路上行走的行人的命運。在法堂中,他放下了紛擾的世俗,以孤燭的微光代替白晝的明亮,用紗巾掩蓋光芒。詩人贊美了高僧們的清凈修行,他們超脫了世俗的紛擾,沒有過多的執著和堅持。詩人表達了自己的愿望,希望自己能像法堂下的桂樹一樣,雖然在巖石下不被人見,但愿意為他人帶來香氣。他不計較自己的美麗形態,只愿為他人散發芬芳。詩中也提到了淮河的清澈和汴水的渾濁,以及將寶石般的意境凈化并點綴在芙蓉花上。最后,詩人表示明天將繼續獨自行走,舊有的憂愁又將縈繞心頭。
賞析:
《憩淮上觀公法堂》通過描繪法堂和借物抒發情感的方式,表達了詩人對時間流逝和人生短暫的思考。詩人將自己暫居法堂的經歷與人生對比,感嘆時光的短暫和歲月的長久。他將自己與世俗的紛擾分離開來,追求內心的寧靜與超脫。詩中的桂樹象征著詩人自己,他愿意將自己的美麗和芳香奉獻給他人,不計較得失和名利。通過描繪淮河的清澈和汴水的渾濁,以及將寶石意境凈化并點綴在芙蓉花上的形象,詩人展示了他對美的追求和對人生的思考。整首詩以自然景物和寓意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對生命和存在的深刻感悟,給人以啟迪和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