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逢江南故晝上人會中鄭方回 / 作者:孟郊 |
相逢失意中,萬感因語至。
追思東林日,掩抑北邙淚。
筐篋有遺文,江山舊清氣。
塵生逍遙注,墨故飛動字。
荒毀碧澗居,虛無青松位。
珠沉百泉暗,月死群象閉。
永謝平生言,知音豈容易。
|
|
逢江南故晝上人會中鄭方回解釋: 詩詞:《逢江南故晝上人會中鄭方回》
朝代:唐代
作者:孟郊
中文譯文:
相逢失意中,萬感因語至。
追思東林日,掩抑北邙淚。
筐篋有遺文,江山舊清氣。
塵生逍遙注,墨故飛動字。
荒毀碧澗居,虛無青松位。
珠沉百泉暗,月死群象閉。
永謝平生言,知音豈容易。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是孟郊在唐代創作的,表達了詩人在逢江南故晝上人會中與鄭方回相逢時內心的失意和感嘆。詩中透露出孟郊對過去美好時光的追思以及對現實的失望和沮喪。
首先,詩人在失意的境遇中與鄭方回相逢,他們的言談引發了詩人心中萬千感慨的涌出。這里的“失意中”可能指詩人在政治和社會上的挫折和困頓,與鄭方回的相逢讓他感到無比的激動和感動。
接著,詩人回憶起他們在東林時代的往事,對于那個曾經充滿清新氣息的年代,他不禁掩面抑淚。東林指的是以柳宗元為代表的士人團體,他們在政治和文化上秉持著一種理想和追求,但如今已成為過去。
然后,詩人提到筐篋中還保存著一些遺留的文獻,這些文獻象征著詩人曾經的才華和志向。江山的舊日清氣指的是古代的風雅文化和政治風氣,而如今已經變得模糊不清。
詩中還以寓言的方式表達了詩人內心的情感。詩人將自己的思想比喻為逍遙注,將文字比喻為飛動的墨跡。他感嘆自己的思想被塵埃覆蓋,文字的力量也只能在過去的回憶中飛動。
接下來,詩人描述了自己居住的環境,碧澗指的是山谷中的溪水,荒毀表示環境的荒涼和破敗。青松原本是高貴的象征,而如今也只是虛無的存在。這里的景象也可以理解為詩人內心的落寞和孤獨。
最后兩句詩以象征手法表達了詩人對于自己言辭的終結和對于知音的珍惜。珠沉百泉暗指的是珍寶沉入水中而被掩蓋,月死群象閉表示月亮落下,群星也隨之消失。詩人表示自己將永遠感激并不再言語,因為能夠找到真正的知音并非易事。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展示了詩人孟郊內心的失意和對現實的無奈,以及對過去美好時光的追憶和對知音的珍惜。通過形象的描寫和隱喻的運用,詩人表達了自己對于時代變遷和這首詩的中文譯文如下:
相逢失意中,萬感因語至。
遇見之時正處于失意之中,千言萬語涌上心頭。
追思東林日,掩抑北邙淚。
回憶起過去東林的時光,無法掩飾內心的悲傷。
筐篋有遺文,江山舊清氣。
籃筐和箱籠中保存著遺留的文獻,勾起了對江山舊日的清新氣息的思念。
塵生逍遙注,墨故飛動字。
塵埃遮掩了逍遙之志,墨跡的力量依舊在飛動。
荒毀碧澗居,虛無青松位。
居所荒涼破敗,青松的位置變得虛無。
珠沉百泉暗,月死群象閉。
珍珠沉入深泉中變得黯淡,月亮消失后群星也隨之閉合。
永謝平生言,知音豈容易。
永遠感謝一生中的言辭,真正的知音豈是容易得到的。
這首詩詞表達了孟郊在失意中與鄭方回相逢時的心情。詩人追憶過去美好時光,但現實的困境使他難以掩飾內心的悲傷。他將自己的思想比喻為被塵埃掩埋的逍遙之志,文字則象征著墨跡飛動的力量。詩人感嘆自己居住的環境已經荒涼破敗,青松的位置也變得虛無。最后,他用珠沉百泉暗和月死群象閉的比喻,表達了對言辭的終結和對知音的珍貴。詩中的意境深邃,抒發了詩人對時代變遷和個人遭遇的思考和感慨,同時也表達了對知音難得的珍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