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偷詩 / 作者:孟郊 |
餓犬齰枯骨,自吃饞饑涎。
今文與古文,各各稱可憐。
亦如嬰兒食,餳桃口旋旋。
唯有一點味,豈見逃景延。
繩床獨坐翁,默覽有所傳。
終當罷文字,別著逍遙篇。
從來文字凈,君子不以賢。
|
|
偷詩解釋: 《偷詩》是唐代孟郊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餓犬齰枯骨,自吃饞饑涎。
今文與古文,各各稱可憐。
亦如嬰兒食,餳桃口旋旋。
唯有一點味,豈見逃景延。
繩床獨坐翁,默覽有所傳。
終當罷文字,別著逍遙篇。
從來文字凈,君子不以賢。
詩意:
《偷詩》這首詩詞通過描繪一個饑餓的狗吃枯骨的形象,表達了對當時文人墨客的無奈和自嘲。詩中描述了現代文人和古代文人都受到外界評判的困境,無論他們的作品是現代風格還是古風,都被認為是可憐的。詩人將這種困境比作嬰兒吃桃子,他們只能感受到一絲味道,無法領略到更廣闊的風景。而孤獨坐在繩床上的老人默默地閱讀著前人的作品,心中有所領悟。最后,詩人表示自己將來必將放下文字創作,摒棄拘束,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他認為真正的君子不以文字的多少來評判別人的才智,因為文字本身并不能完全體現一個人的才華和品質。
賞析:
《偷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揭示了文人的困境和無奈,體現了孟郊對當時文人墨客境遇的深刻思考。詩中的餓犬和嬰兒形象生動地表達了文人們在創作過程中的渴望和困頓。犬齰枯骨、自吃饞饑涎的描寫,突出了文人們對文學創作的渴望,即使面臨艱難和困苦,也不離不棄。詩中的古文與今文的對比,既折射出了文人對自身作品的無力感,也暗示了文學發展的變化和文人在時代中的迷茫。詩人通過描述繩床獨坐的老人,表達了對前人智慧的敬仰和對傳統文化的傳承。最后,詩人表達了對文字束縛的厭倦和對自由的向往,追求逍遙自在的生活。整首詩通過簡潔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對文學創作和文人命運的反思,同時也傳達了對自由和人性的追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