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汴州留別韓愈 / 作者:孟郊 |
不飲濁水瀾,空滯此汴河。
坐見繞岸水,盡為還海波。
四時不在家,弊服斷線多。
遠客獨憔悴,春英落婆娑。
汴水饒曲流,野桑無直柯。
但為君子心,嘆息終靡他。
|
|
汴州留別韓愈解釋: 《汴州留別韓愈》是一首唐代詩詞,作者是孟郊。下面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不飲濁水瀾,空滯此汴河。
坐見繞岸水,盡為還海波。
四時不在家,弊服斷線多。
遠客獨憔悴,春英落婆娑。
汴水饒曲流,野桑無直柯。
但為君子心,嘆息終靡他。
譯文:
不喝污濁的水,只空懸于這汴河。
靜坐看著河水繞岸流,卻無一點回歸大海的波瀾。
四季都不在家,破損的衣物線斷了很多。
遠客孤獨而憔悴,春花凋零猶如老婦般凄涼。
汴水曲折蜿蜒流淌,野生桑樹沒有挺拔的枝干。
只有君子的心靈,會引發嘆息,而不會歸于他人。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表達了孤獨、憂郁和對時光流轉的感慨。詩中的"汴州留別韓愈"是指孟郊離開了汴州(今河南開封),離別了韓愈。詩人以自然景物和個人經歷為素材,通過對比和借景映射,抒發了自己的心情和思考。
詩的開頭,"不飲濁水瀾,空滯此汴河",表達了詩人對現實環境的不滿和對生活的困頓感。他拒絕喝污濁的水,象征著對墮落、濁世的抗拒。"坐見繞岸水,盡為還海波",通過對河水的觀察,詩人感嘆人生的無常和歸宿的迷茫。
第二聯寫詩人的離家漂泊和生活困境,"四時不在家,弊服斷線多"。四時不在家指的是詩人長期離鄉背井,漂泊他鄉,無法安居樂業。"弊服斷線多"則象征著貧困和境況的艱難。"遠客獨憔悴,春英落婆娑",描述了詩人作為遠客的孤獨和頹廢,春花凋零則映襯出歲月的無情和人生的變遷。
最后兩句"汴水饒曲流,野桑無直柯。但為君子心,嘆息終靡他",表達了詩人對現實的思考和對君子精神的贊賞。汴水曲折蜿蜒,野桑沒有挺拔的枝干,象征著世事紛繁復雜,君子心靈卻能超脫塵世的紛擾。詩人認為君子之心能領悟到人生的無常和苦難,從而發出嘆息,而這種嘆息不會被他人所理解。
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展現了詩人內心的憂傷和對世事的撲朔迷離的觸動。通過描繪自然景物和個人經歷,詩人表達了對時光流逝、生活境遇和人性的深刻思考。這首詩詞以悲涼的情緒和富有哲理的表達,展現了孟郊獨特的寫作風格和對人生的獨到見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