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罪松 / 作者:孟郊 |
雖為青松姿,霜風何所宜。
二月天下樹,綠于青松枝。
勿謂賢者喻,勿謂愚者規。
伊呂代封爵,夷齊終身饑。
彼曲既在斯,我正實在茲。
涇流合渭流,清濁各自持。
天令設四時,榮衰有常期。
榮合隨時榮,衰合隨時衰。
天令既不從,甚不敬天時。
松乃不臣木,青青獨何為。
|
|
罪松解釋: 《罪松》是唐代孟郊的一首詩詞,下面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盡管有青松的容顏,霜風應該吹向何處?
二月天下的樹木,綠意盈滿青松的枝條。
不要說賢者的比喻,不要說愚者的規范。
伊、呂代代封爵,夷、齊終生飽受饑饉之苦。
他們的曲線存在其中,而我正直地存在于此。
涇河與渭河匯合,清濁各自保持。
天命設立四季,榮辱都有固定的時期。
榮耀與合適的時機相符,衰敗與適當的時機相合。
天命既不順從,實在是不尊重天時。
松樹并非屈服于木材的奴役,為何獨自青翠?
詩意:
《罪松》這首詩詞通過對青松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對社會現象和人生命運的思考和質疑。青松作為一種象征堅貞不屈的樹木,在這首詩中被用來比喻賢者和智者,他們應該堅持正確的道義,不受外界風俗習慣的影響。然而,詩中提到的伊、呂、夷、齊等人代表了歷史上的賢者和智者,他們卻并未得到應有的尊重和待遇。通過對這種社會現象的描述,作者對人們的價值觀和道德準則提出了質疑,呼吁人們應該遵循合適的時機和天命的安排,以達到榮耀和成就。
賞析:
《罪松》以簡潔而深刻的語言,通過對青松的形象描繪,展現了作者對社會和個人命運的思考。詩詞中的青松象征了正直和堅韌不拔的品質,與眾不同地堅守自己的原則。通過對青松的對比,作者暗示了賢者和智者應該像青松一樣,堅守道義,不被外界的風俗習慣所左右。同時,詩中提到的伊、呂、夷、齊等人代表了歷史上的賢者,他們的命運卻并不如人所愿。這種對社會現象的揭示,表達了作者對社會不公和人們價值觀的拷問。
整首詩以對比的手法展開,通過對青松與伊、呂等人的對比,以及涇流與渭流的清濁之分,強調了合適的時機和天命的重要性。作者認為,榮耀和衰敗都有其固定的時期,如果不尊重天命,不順從合適的時機,就會導致不尊重天時的后果。最后,作者以反問的方式提出了問題,為什么青松不像其他樹木一樣屈從于木材的用途,而保持著青翠的姿態,這也是對社會規范和人們價值觀的質疑。
《罪松》通過對青松形象的描繪,以及對社會現象和人生命運的思考,給我們展示了作者對社會不公和人們價值觀的思考。詩詞中的對比和反問手法使得詩意更加深刻和引人深思。整首詩流暢而簡潔,語言精煉,表達了作者對社會現實和人生命運的深刻洞察和質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