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答姚怤見寄 / 作者:孟郊 |
日月不同光,晝夜各有宜。
賢哲不茍合,出處亦待時。
而我獨迷見,意求異士知。
如將舞鶴管,誤向驚鳧吹。
大雅難具陳,正聲易漂淪。
君有丈夫淚,泣人不泣身。
行吟楚山玉,義淚沾衣巾。
|
|
答姚怤見寄解釋: 《答姚怤見寄》是唐代詩人孟郊的作品。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
日月不同光,晝夜各有宜。
賢哲不茍合,出處亦待時。
而我獨迷見,意求異士知。
如將舞鶴管,誤向驚鳧吹。
大雅難具陳,正聲易漂淪。
君有丈夫淚,泣人不泣身。
行吟楚山玉,義淚沾衣巾。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表達了孟郊對自己追求卓越的心境和對時代局勢不滿的情感。
詩的開頭寫道:“日月不同光,晝夜各有宜。”這句話意味著日月各自有其獨特的光輝,晝夜各有適宜的特點。這里可以理解為孟郊對于個體的獨特性和特殊價值的認識。
接下來的兩句:“賢哲不茍合,出處亦待時。”表達了孟郊對于賢哲之才不隨波逐流的態度。他認為真正的賢哲不會隨意迎合時尚,他們的出現和認可也需要時機和機遇。
然后,孟郊表達了自己對于異于常人的見解的迷戀,他希望能夠尋求到能夠理解自己的異士。他將自己比喻為一位吹奏鶴管的人,但卻錯誤地吹奏給驚飛的野鴨,意味著他的見解沒有得到正確的理解和認同。
接下來的兩句:“大雅難具陳,正聲易漂淪。”表達了孟郊對于真正高雅的音樂和聲音難以被大眾所理解和接受的無奈。他認為高尚的聲音很容易被流行的聲音所掩蓋和取代。
最后兩句:“君有丈夫淚,泣人不泣身。行吟楚山玉,義淚沾衣巾。”表達了孟郊對于時代局勢的悲憤之情。他認為君主應該有為國家和民眾流淚的擔當,而不是只顧自身的安逸和享樂。他自稱行吟楚山玉,意味著他將自己比作忠誠的文人,用義正言辭所流下的淚水濕透了衣巾。
整首詩詞表達了孟郊對于自我獨特性的認知、對于賢哲之才的期待、對于時代局勢的無奈和對于君主擔當的呼喚。同時,通過詩人內心的追求和感受,展現了對于高雅和正義的追求,以及對于時代和社會的思考和批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