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興 / 作者:孟郊 |
拔心草不死,去根柳亦榮。
獨有失意人,恍然無力行。
昔為連理枝,今為斷弦聲。
連理時所重,斷弦今所輕。
吾欲進孤舟,三峽水不平。
吾欲載車馬,太行路崢嶸。
萬物根一氣,如何互相傾。
|
|
感興解釋: 《感興》
拔心草不死,去根柳亦榮。
獨有失意人,恍然無力行。
昔為連理枝,今為斷弦聲。
連理時所重,斷弦今所輕。
吾欲進孤舟,三峽水不平。
吾欲載車馬,太行路崢嶸。
萬物根一氣,如何互相傾。
中文譯文:
拔去心中的煩惱,離去根源的悲傷也能變得充盈。
獨自失意之人,突然感到疲倦難行。
過去共同生活,現在只能聽到一斷弦的聲音。
曾經所重視的連理,如今變得輕輕忽略。
我想要進入孤舟,但是三峽的水勢波濤洶涌。
我想要乘坐車馬,但是太行山路曲折崎嶇。
萬物共根源,卻又如何相互影響傾斜。
詩意與賞析:
《感興》這首詩詞描繪了詩人孟郊內心的郁悶和失望,通過擬人化的表現手法,表達了他對于生活的不滿和困惑。
詩中的“拔心草不死,去根柳亦榮”,以植物的生長為比喻,表達了即使去掉心中煩惱,也無法真正擺脫苦悶,離去源頭的悲傷可能會變得更加明顯。
接下來,“獨有失意人,恍然無力行”,詩人描述了自己的狀況,感到疲倦難行,失去了前進的勇氣和動力。
詩的后半部分,“昔為連理枝,今為斷弦聲,連理時所重,斷弦今所輕”,是通過意象和比喻來表達詩人對于曾經重視的關系和現在變得忽略的感嘆。詩人的情感從之前的“連理枝”變成了現在的“斷弦聲”。
最后兩句,“吾欲進孤舟,三峽水不平。吾欲載車馬,太行路崢嶸。”通過生動的意象,描繪了詩人想要前進卻面臨困難的情境。三峽的水勢波濤洶涌,太行山路曲折崎嶇,反映了詩人面臨的險阻和困境。
最后一句“萬物根一氣,如何互相傾”,指出了萬物共同根源的聯系,卻在現實生活中無法互相影響傾斜。這句話意味著孟郊對于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和世界的困惑,以及對于不公正現象的反思。
整首詩以簡潔而深刻的語言,通過意象和比喻,表達了詩人孟郊內心的痛苦和困惑,提醒人們思考和反思生活中的不公和挫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