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嘆 / 作者:孟郊 |
愁與發相形,一愁白數莖。
有發能幾多,禁愁日日生。
古若不置兵,天下無戰爭。
古若不置名,道路無欹傾。
太行聳巍峨,是天產不平。
黃河奔濁浪,是天生不清。
四蹄日日多,雙輪日日成。
二物不在天,安能免營營。
|
|
自嘆解釋: 《自嘆》是唐代詩人孟郊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愁與發相形,一愁白數莖。
有發能幾多,禁愁日日生。
古若不置兵,天下無戰爭。
古若不置名,道路無欹傾。
太行聳巍峨,是天產不平。
黃河奔濁浪,是天生不清。
四蹄日日多,雙輪日日成。
二物不在天,安能免營營。
詩意: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孟郊對人世間煩惱和紛亂的思考與感慨。詩中運用了寓言和比喻的手法,通過發和愁的對比,以及古代社會的安寧和現實社會的紛亂對比,表達了詩人對當時社會現象的思考和不滿。
賞析:
在這首詩中,孟郊以愁和發進行對比,愁象征著內心的痛苦和憂慮,發則象征著外在的事物和名譽。詩中說愁比發多,暗示了詩人內心的痛苦是無法消除的,每日都在增加。接著,孟郊通過引用古代的典故,將安寧的古代社會與現實社會的紛亂進行對比。如果不設立兵器,就不會有戰爭;如果不追求名利,就不會有道路的傾斜。然后,詩人描繪了太行山的高聳和黃河的濁浪,暗示了天地間的不平衡和不清潔。最后,詩人指出,人類的四肢日復一日地增多,雙輪日復一日地成長,這暗示了人們的欲望與追求的不斷膨脹。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的疑問,這些現象是否真的是天生的,而不是人們刻意追求的結果。
這首詩以簡潔明了的語言,通過對比和象征手法,展現了詩人對社會現象的思考和批判。詩中所表達的對人世間紛擾和追求的思考,具有普遍的時代意義,引發人們對于個人欲望與社會和諧之間關系的深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