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抒情因上郎中二十二叔監察十五叔兼呈李益端公柳縝評事 / 作者:孟郊 |
方憑指下弦,寫出心中言。
寸草賤子命,高山主人恩。
游邊風沙意,夢楚波濤魂。
一日引別袂,九回沾淚痕。
自悲何以然,在禮闕晨昏。
名利時轉甚,是非宵亦喧。
浮情少定主,百慮隨世翻。
舉此胸臆恨,幸從賢哲論。
明明三飛鸞,照物如朝暾。
|
|
抒情因上郎中二十二叔監察十五叔兼呈李益端公柳縝評事解釋: 這首詩詞《抒情因上郎中二十二叔監察十五叔兼呈李益端公柳縝評事》是唐代孟郊所作。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方憑指下弦,寫出心中言。
寸草賤子命,高山主人恩。
游邊風沙意,夢楚波濤魂。
一日引別袂,九回沾淚痕。
自悲何以然,在禮闕晨昏。
名利時轉甚,是非宵亦喧。
浮情少定主,百慮隨世翻。
舉此胸臆恨,幸從賢哲論。
明明三飛鸞,照物如朝暾。
詩意與賞析:
這首詩以抒發情感為主題,表達了詩人內心的苦悶和痛苦,反映了唐代社會的榮華富貴與浮躁繁雜的現象。
詩的開頭幾句描述了詩人手指按在琴弦上,用音樂表達內心的感受。詩人以寸草和高山作為比喻,表達了自己作為微不足道的存在,受制于命運和權勢的無奈。游歷邊疆的經歷使他感受到風沙的凄涼,夢中也思念著楚地的波濤,內心充滿了無盡的憂傷。
下半部分,詩人描述了與親人的離別,每一次的別離都留下了淚痕。他對自身的悲傷感到疑惑,不明白為什么在官場中的禮節和權謀之中,他的真情實感如此難以得到理解和認同。社會中的名利、是非紛爭使他感到困惑和迷茫,情感難以安定,百般憂慮隨著世事翻轉。
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的抱憾之情,他慶幸能夠傾訴自己的內心痛苦,得到賢哲的理解和同情。最后一句以明明三飛鸞、照物如朝暾作結,形象地描繪了陽光明媚的景象,可能暗示著希望和光明的未來。
整首詩情感深沉,抒發了詩人內心的愁苦和迷茫,借物抒情,寄托自己的情感和思緒。同時,通過對社會現象的揭示,表達了對名利權謀的反思。這首詩詞在唐代詩壇上有一定的地位,體現了孟郊獨特的情感表達和批判意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