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安羈旅 / 作者:孟郊 |
聽樂別離中,聲聲入幽腸。
曉淚滴楚瑟,夜魄繞吳鄉。
幾回羈旅情,夢覺殘燭光。
|
|
長安羈旅解釋: 《長安羈旅》是唐代詩人孟郊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聽著音樂,別離之聲聲入我幽深的腸子里。
黎明時的淚水滴在楚國的琴上,夜晚的魂魄環繞在吳鄉。
多少次的離別和旅途中的情感,夢醒時只剩下殘燭的微光。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詩人孟郊在長安的羈旅生活中的內心感受。長安是唐朝的都城,而羈旅則指的是離鄉別井、漂泊他鄉的旅途生活。詩中的音樂和別離之聲將詩人的情感深深地觸動,使他感到心靈的震撼。黎明時的淚水滴在楚國的琴上,表達了離別時的悲傷和無奈。而夜晚的魂魄繞著吳鄉,暗示了詩人在異鄉的夜晚孤寂無助的心情。經歷了多次的離別和旅途,最終只剩下殘燭微光,象征著希望的渺茫和生活的困頓。
賞析:
《長安羈旅》以簡潔而凄美的語言描繪了詩人在長安流浪的心路歷程。通過音樂和別離之聲的描繪,詩人將內心的情感與外部的景物巧妙地結合起來,使讀者能夠感受到他深深的孤獨和無助。詩中的黎明淚滴和夜晚魂魄的形象,以及羈旅情感和殘燭光的對比,形成了強烈的視覺和感觸上的反差,加深了詩詞的凄涼之感。
這首詩詞通過抒發個人的離愁別緒,表達了詩人對流浪生活的痛苦和迷茫。它也反映了唐代士人在政治動蕩和社會變遷的時期所面臨的生存困境和精神困惑。整首詩詞以其真實而深沉的情感,打動了讀者的心靈,使人們對流離失所和離別的境遇產生共鳴。
孟郊以簡練而富有感染力的語言,刻畫了自己在長安羈旅的心靈困頓和苦悶,同時也抒發了對家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這首詩詞以其深刻的內涵和音韻的把控,展現了唐代詩歌的獨特魅力,被廣泛認為是孟郊的代表作之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