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安羈旅行 / 作者:孟郊 |
十日一理發,每梳飛旅塵。
三旬九過飲,每食唯舊貧。
萬物皆及時,獨余不覺春。
失名誰肯訪,得意爭相親。
直木有恬翼,靜流無躁鱗。
始知喧競場,莫處君子身。
野策藤竹輕,山蔬薇蕨新。
潛歌歸去來,事外風景真。
|
|
長安羈旅行解釋: 長安羈旅行
十日一理發,每梳飛旅塵。
三旬九過飲,每食唯舊貧。
萬物皆及時,獨余不覺春。
失名誰肯訪,得意爭相親。
直木有恬翼,靜流無躁鱗。
始知喧競場,莫處君子身。
野策藤竹輕,山蔬薇蕨新。
潛歌歸去來,事外風景真。
中文譯文:
長安羈旅行
每十天理發,每次梳理都有飛揚的旅塵。
三旬九次宴飲,每頓飯都是簡樸的貧瘠。
天地間萬物都按時度過,獨有我未察覺到春天的到來。
失去名望的人誰會來訪問?一得志的人爭相靠近。
直立的樹木有寧靜的棲翼,靜靜流淌的河水沒有狂躁的鱗魚。
始終明白嘈雜爭斗的現場,沒有地方可以安置君子之身。
散步于野外,拂過藤蔓和竹籬,輕盈靈動;
山間的野菜和蔓藤新鮮可口。
在回去的途中悄聲吟唱,外界之事風景真實可信。
詩意和賞析:《長安羈旅行》這首詩描繪了一個歲月靜好的畫面,通過日常瑣事和自然景色來表達作者的感慨和思考。詩中提到的十天一理發和三旬九次宴飲,反映了作者過著簡樸的生活,并有意強調自己的孤寂與獨立。詩句中的萬物皆及時、獨余不覺春以及直木有恬翼、靜流無躁鱗等反映了作者對大自然和內心寧靜的向往和追求。最后一句“潛歌歸去來,事外風景真”,表達了作者在回歸自然中領悟到真實的風景和人生的真諦。整首詩意境寬廣,畫面清新,通過描繪細節展現了人與自然、人與世界的關系,賦予了生活樸素而深邃的意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