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寄洺州李大夫 / 作者:孟郊 |
自從薊師反,中國事紛紛。
儒道一失所,賢人多在軍。
鳥巢憂迸射,鹿耳駭驚聞。
劍折唯恐匣,弓貪不讓勛。
方知省事將,動必謝前群。
鸛陣常先罷,魚符最晚分。
步閑洺水曲,笑激太行云。
詩叟未相識,竹兒爭見君。
殷勤越談說,記盡古風文。
|
|
寄洺州李大夫解釋: 《寄洺州李大夫》是唐代詩人孟郊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自從薊師反,中國事紛紛。
儒道一失所,賢人多在軍。
鳥巢憂迸射,鹿耳駭驚聞。
劍折唯恐匣,弓貪不讓勛。
方知省事將,動必謝前群。
鸛陣常先罷,魚符最晚分。
步閑洺水曲,笑激太行云。
詩叟未相識,竹兒爭見君。
殷勤越談說,記盡古風文。
詩意:
這首詩以洺州李大夫為主題,寄托了作者對當前社會局勢的憂慮和對賢人才能被充分利用的期望,抒發了對詩歌創作、傳承古風文化的熱愛。
賞析:
這首詩以起床的長句為基本形式,揭示了當前時局的悲劇和對士人、文化傳統的思考。
首句“自從薊師反,中國事紛紛。”用押韻的方式,表達了社會動蕩不安的局勢。接著,“儒道一失所,賢人多在軍。”指出了士人賢才在緊急局勢下只能從事軍事。這也暗示了儒道文化的衰落。
第二聯“鳥巢憂迸射,鹿耳駭驚聞。”形象地描繪了鳥巢被打下、鹿耳被鳴槍聲喚起的情景,反應了人們的恐慌和恐懼。
第三聯“劍折唯恐匣,弓貪不讓勛。”表達了將軍們擔心劍折,希望把殺敵的勛章帶回家,這里展示了戰士的溫情與威猛。
接下來,詩人提到了省事將和前群的感慨。“鸛陣常先罷,魚符最晚分。”鸛陣“罷”可能代表將帥,魚符“分”可能指選拔賢才,這里暗含對將帥和賢才的期待。
在最后兩聯中,“步閑洺水曲,笑激太行云。”描述了詩人在洺水曲上漫步的悠閑,并展示了他對太行山的景色產生的喜悅。
詩的最后兩句“詩叟未相識,竹兒爭見君。殷勤越談說,記盡古風文。”表達了對與李大夫的相識的期待,展現了詩人對傳承古風文化的熱愛和對李大夫的尊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