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聞砧 / 作者:孟郊 |
杜鵑聲不哀,斷猿啼不切。
月下誰家砧,一聲腸一絕。
杵聲不為客,客聞發自白。
杵聲不為衣,欲令游子歸。
|
|
聞砧解釋: 《聞砧》是唐代詩人孟郊所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杜鵑聲不哀,
斷猿啼不切。
月下誰家砧,
一聲腸一絕。
杵聲不為客,
客聞發自白。
杵聲不為衣,
欲令游子歸。
詩意:
這首詩詞通過描述夜晚的杜鵑聲和猿猴的啼聲,以及月光下傳來的敲砧的聲音,表達了詩人孟郊對故鄉的思念之情。詩中杜鵑聲和猿猴啼聲雖然響亮,卻無法表達出作者內心的哀愁和思念之情。而在夜晚的靜謐中,來自月下的敲砧聲卻使詩人的情感更加深沉,令他的心意難以言表。
賞析:
這首詩詞運用了音樂性的手法,通過反復的對比和對比中的變化,表達出詩人對故鄉的深深思念之情。首兩句"杜鵑聲不哀,斷猿啼不切",通過對杜鵑聲和猿猴啼聲的描繪,強調了它們的聲音雖然高亢,但無法真正表達出詩人內心深處的哀愁和思念。接著,詩人提到了敲砧的聲音,以"一聲腸一絕"的形象描述,突出了敲砧聲對詩人情感的觸動。詩中的"杵聲不為客,客聞發自白"表達了詩人內心的痛楚和孤獨,他希望這敲砧的聲音能夠引起游子的歸心。整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通過聲音的對比和形象的描繪,將詩人的思鄉之情表達得淋漓盡致。
這首詩詞展示了孟郊細膩的情感和對家鄉的深情厚意。他通過對自然聲音的描摹和對情感的表達,將讀者帶入了他的思鄉之情中,使人們感受到離鄉背井的孤獨和思念之苦。同時,詩中的月下敲砧聲也具有一種寧靜和寂寥的意境,給人以靜心思考和共鳴的空間。整首詩詞通過簡練的語言和生動的形象,展現了孟郊作為一個思鄉詩人的才華和情感表達的深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