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送諫議十六叔至孝義渡后奉寄 / 作者:孟郊 |
曉渡明鏡中,霞衣相飄飖。
浪鳧驚亦雙,蓬客將誰僚。
別飲孤易醒,離憂壯難銷。
文清雖無敵,儒貴不敢驕。
江吏捧紫泥,海旗剪紅蕉。
分明太守禮,跨躡毗陵橋。
伊洛去未回,遐矚空寂寥。
|
|
送諫議十六叔至孝義渡后奉寄解釋: 《送諫議十六叔至孝義渡后奉寄》是唐代孟郊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我為您提供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曉渡明鏡中,
霞衣相飄飖。
浪鳧驚亦雙,
蓬客將誰僚。
中文譯文:
早晨穿過明亮的鏡子,
霞光衣袂飄揚。
水中的野鴨也受到驚嚇,
離鄉的客人將與誰為伴?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離別的場景,詩人孟郊送別諫議官的親戚,當他乘船離開孝義渡口時,詩人把這一情景描繪得十分細膩。早晨的陽光照射下,詩人看到自己的影子在明亮的鏡子中,他身穿著鮮艷的衣袍,宛如飄動的霞光。在水中,野生的鴨子被詩人的到來驚嚇,它們也成雙成對地飛離。孟郊在這里表達了自己的離別之情和對未來的迷茫。
賞析:
孟郊以細膩的筆觸描繪了離別的情景,通過景物的描寫和對情感的抒發,表達了自己內心的離愁別緒。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修辭手法,如"明鏡"、"霞衣"、"浪鳧"等,使詩詞充滿了美感和意境。孟郊用詩人的視角觀察周圍的景物,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整首詩詞傳達了離別的痛苦和迷茫,詩人在離別的時刻思考著自己的身份和歸宿。他描述了自己的孤獨和無助,表達了對朝野上層人士的失望,同時又體現了他對儒家文化的敬畏和尊重。最后兩句"江吏捧紫泥,海旗剪紅蕉。"和"伊洛去未回,遐矚空寂寥。"表達了詩人對故鄉的思念和對未來的擔憂。
這首詩詞通過細膩的描寫和豐富的意象,表達了孟郊在離別時的情感和思考,同時也反映了他對時代和社會的觀察和思索。它展示了詩人對人生的矛盾、對自身處境的思考以及對現實的反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