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送別崔寅亮下第 / 作者:孟郊 |
天地唯一氣,用之自偏頗。
憂人成苦吟,達士為高歌。
君子識不淺,桂枝憂更多。
歲晏期攀折,時歸且婆娑。
素質如削玉,清詞若傾河。
虬龍未化時,魚鱉同一波。
去矣當自適,故鄉饒薜蘿。
|
|
送別崔寅亮下第解釋: 《送別崔寅亮下第》
天地唯一氣,用之自偏頗。
憂人成苦吟,達士為高歌。
君子識不淺,桂枝憂更多。
歲晏期攀折,時歸且婆娑。
素質如削玉,清詞若傾河。
虬龍未化時,魚鱉同一波。
去矣當自適,故鄉饒薜蘿。
中文譯文:
送別崔寅亮下第
天地只有一種氣,使用它自然會有偏頗。
憂愁的人成了苦吟之聲,有才的人卻高歌。
君子們的理解并不是膚淺的,桂枝的憂慮更多。
隨著歲月的流逝,期望漸漸消散,時光雖然回歸,但還是無法阻擋離別的悠揚。
天分像削減的美玉一樣,清詞如同連綿的大河。
虬龍還沒有轉化時,魚鱉都同波動。
既然已經離開了,就應該自我適應,故鄉依然會有美麗的薜蘿。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唐代孟郊寫給崔寅亮的送別之作。詩人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對友人的離別之情。詩中描繪了天地唯一的氣,表示即使是同一種元素,不同人對待它的態度和應用也不盡相同,“使用它自然會有偏頗”。詩人以此來暗示人與人之間的差異和離別的必然性。
詩人將離別與憂愁相結合,認為憂愁的人成為了苦吟之聲,而有才華的人卻能夠將憂愁通過高歌來宣泄。這句表達了詩人對才子崔寅亮的贊賞和對他未來發展的期望。
詩人進一步提到了桂枝的憂慮,表示即使是君子也會有更多的憂慮和疑惑。接著詩人描述了歲月的流逝和時光的回歸,表達了離別的無法避免,但也帶著一絲悠遠和回憶的美好。
在最后兩句中,詩人用素質如削玉,清詞若傾河的表達,形容了崔寅亮的才華和悲壯的離別之情。虬龍未化時,魚鱉同一波,表示即使是不同的命運和境遇,也同樣難以逃脫離別的命運。
最后兩句表達了離別后的自我適應和對故鄉的留戀之情。故鄉饒薜蘿,表明即使遠離故土,也會有美麗的回憶依然存在。
這首詩以簡潔與深思并存的語言風格,表達了離別的悲壯情感和對友人的祝福。通過描繪自然景物和心境的反轉,詩人將個人的際遇與普遍的命運相聯系,體現了唐代詩人追求深遠意境的藝術追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