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傷時 / 作者:孟郊 |
常聞貧賤士之常,嗟爾富者莫相笑。
男兒得路即榮名,邂逅失途成不調。
古人結交而重義,今人結交而重利。
勸人一種種桃李,種亦直須遍天地。
一生不愛囑人事,囑即直須為生死。
我亦不羨季倫富,我亦不笑原憲貧。
有財有勢即相識,無財無勢同路人。
因知世事皆如此,卻向東溪臥白云。
|
|
傷時解釋: 《傷時》是唐代詩人孟郊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常聞貧賤士之常,
嗟爾富者莫相笑。
男兒得路即榮名,
邂逅失途成不調。
古人結交而重義,
今人結交而重利。
勸人一種種桃李,
種亦直須遍天地。
一生不愛囑人事,
囑即直須為生死。
我亦不羨季倫富,
我亦不笑原憲貧。
有財有勢即相識,
無財無勢同路人。
因知世事皆如此,
卻向東溪臥白云。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表達了孟郊對社會現象的觀察和自我價值觀的反思。詩人首先指出,貧賤的士人常常受到嘲笑,而富貴者卻往往得到尊重。男子只要有成就,就會得到榮名;若是失路而不得成功,就會成為不受待見的人。古代的人們重視結交朋友時的義氣,而現代人則更看重個人利益。孟郊勸人們要種植各種美好的友誼,但這樣的友誼也必須遍布天地,無所不在。他表示自己終生不喜歡囑咐別人的事情,但一旦囑咐,就必須直至生死。他不羨慕富貴的季倫,也不嘲笑原憲的貧窮。只有當有財有勢的人才會相識,而沒有財富和權勢的人則只是路上的陌生人。他深知世事就是這樣,因此他選擇隱居在東溪,與白云為伴。
這首詩詞以簡潔明了的語言表達了孟郊對社會現象和人際關系的觀察和思考。詩人通過對富貴貧賤、友情和人性的對比,表達了對現實世界的不滿和對道德價值的追求。他認為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應該建立在真誠和義氣的基礎上,而不是追求利益和地位。他選擇隱居,追求內心的寧靜和高尚的情操。整首詩以簡練的語言展現了孟郊崇高的人生態度和對社會現象的深思熟慮,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和思想內涵。 |
|